和
衡
阳
殿
下
高
楼
看
妓
诗
起
楼
侵
碧
汉
,
初
日
照
红
妆
。
弦
心
艳
卓
女
,
曲
误
动
周
郎
。
并
歌
时
转
黛
,
息
舞
暂
分
香
。
挂
缨
银
烛
下
,
莫
笑
玉
钗
长
。
写景
女子歌舞
宴席盛况
城市写景
译文
高楼耸立直逼蓝天边,朝阳照耀着佳人的红妆。
琴声中蕴含着卓文君般的艳丽,曲中的小失误也触动了周瑜的心房。
合唱时眉眼流转生姿,舞歇时香气犹存未散。
在银烛的光影下摇曳着佩带的冠缨,别去嘲笑那长长的玉钗显得突兀不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活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高楼上观赏歌女舞蹈的情景。"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两句设置了场景,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看到了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美丽的妆容。这里的“碧汉”指的是青色的长江水面,而“红妆”则是歌女的化妆。接着,“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两句转向了歌女的演奏和舞蹈。诗人用“弦心”比喻歌女的心思细腻而又充满情感,而“艳卓女”则形容歌女之美丽,如同艳阳之下显得更加明媚动人。“曲误动周郎”中,“曲误”指的是音乐的节奏稍有差错,而“周郎”即历史上著名的英雄周瑜,此处借用以表达诗人对歌女演艺的赞赏,尽管有些许失误,但仍旧令人心动。以下两句“并歌时转黛,息舞暂分香”则描绘了歌女在演唱时转换曲调,以及在舞蹈间歇时分送香料的情景。“并歌”指的是一同歌唱,“转黛”暗示旋律的流畅与自然,而“息舞暂分香”则展现了歌女在休息之际,将香料分赠给观众,营造了一种亲近和共享的氛围。最后两句“挂缨银烛下,莫笑玉钗长”则是诗人对歌女的一番感慨。诗中提到的“挂缨”,即是指珠帘或装饰物挂着的丝线,而“银烛”则可能是指室内的照明设备,如蜡烛。此处意在描绘一个温馨而富贵的环境。而“莫笑玉钗长”则是在劝慰歌女,即便是美丽如玉钗,也不必过于自责其形态之不完美。整首诗通过对场景、人物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留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浮世间美好的无奈与感慨。
江总
104首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猜您喜欢
杭城风雨中简子昂
宋末元初·戴表元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江南弄
明·张应申
堤上女郎歌大堤,襄阳争唱白铜鞮。可怜杨柳江南色,接翅黄鹂何处栖。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其二)
唐·刘禹锡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其十七)
明·胡俨
维扬江上路,冬日好风光。远树犹青幄,居人多画墙。醉忘身是客,坐忆玉为堂。望望蓬莱近,毋劳纵目长。
九江旅夜
清·罗运崃
夜雨江城有客归,故园梦绕一湖飞。横眠短榻携镫近,漫数疏钟出寺微。独雁唳空悲远道,乱虫狎火笑忘机。卷帷起向南轩坐,断续轻风已满衣。
忠节祠用韵
明·庞嵩
格天功业起淮梁,嫡绪山河万古常。已见凤鸣仪宇宙,敢谁龙战血玄黄。忠臣自义身前死,朽骨焉图殒后香。愧杀满城冠佩者,国恩深处利名场。
青州西楼雨中闲望
宋·寇准
海上秋添寂寞情,万家烟树暝重城。萧萧细雨遥天暮,独向空楼闻笛声。
酒肆行
明·区大相
燕京酒楼临紫陌,綵帜璇题高百尺。时时车马会填门,夜夜笙歌解留客。近出铜驼路,远连平乐苑。青骢白晰谁家郎,飞盖挥鞭不辞远。垂柳垂杨二月天,好风好日百花筵。蒙茸紫貂过肆外,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