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送别
山水
抒情
怀古
情感
地点
秋节

译文

石门通往越国古井,蒲涧靠近神圣之洲。
此地为何如此遥远,群英豪杰追求远方遨游。
才华横溢如袁彦伯,美誉如同许文休。
悠然相遇君子们,在此映衬美德光辉。
崤山函谷关多险峻,星辰如管状环绕着周遭。
世道分歧令人哭泣,想起离别在边疆的秋。
断开的山峦常起雾,广阔的海面似静止不流。
受惊的白鹭成群飞起,几处的猿猴传来哀愁。
当天送别归乡的友人,为这份情感自然可贵。
最终告别那鸣叫的雁,如同不再拴系的小舟。
无奈像江海般哭泣,满心惆怅只因离别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离愁交织的情感氛围。开篇“石关通越井,蒲涧迩灵洲”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理景观,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境地。“此地何辽夐,群英逐远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心情。“高才袁彦伯,令誉许文休”两句点明了人物,显示出诗人对于朋友或同僚的赞赏和尊重。紧接着,“悠焉值君子,复此映芳猷”则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希望这种良好的氛围能够持续。然而,随后的“崤函多险涩,星琯壮环周”两句转而描绘了一种艰难和孤立的景象,这与前面的和谐氛围形成对比。接下来的“分歧泣世道,念别伤边秋”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感慨,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情感伤痛。“断山时结雾,平海若无流”两句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了内心的宁静与澄明。紧接着,“惊鹭一群起,哀猿数处愁”则描绘了一种动人情感的自然画面,反映出诗人的寂寞和忧伤。“是日送归客,为情自可求”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不舍,以及希望能够留住这份情谊。最后,“终谢能鸣雁,还同不系舟”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即便是分别,也愿意像鸿雁一样,保持着彼此心灵的联系,而不是随波逐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友谊、美好事物和离别的深刻体悟。

江总

104首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