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田园
抒情
咏物
寒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归属之情。"南溪抱山流,润气滋林麓"两句以水为主线,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凉宜人的环境中,溪水环绕着山脉,给周围的空气带来了生机,这是对自然美景最直接的感受。接着的"平生归欤心,寄老一堂足"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园的深厚情感。"欤"字在这里读作“于”,意味着回归之意。诗人表示自己一生的向往都归结于这个地方,这里是他的精神港湾,也是他愿意寄托晚年的所在。"梦破午窗阴,清风在寒竹"则描写了一个午后的场景,午睡醒来,阳光透过窗棂投下斑驳的影子,而清风轻拂着寒冷的竹林,带来了凉爽和宁静。这一段流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受,通过梦境的破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的片刻安宁的珍视。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空间。诗人不仅在物质上回归家园,也在精神层面找到归宿。这是一种深沉的情愫流露,也是对生活中简单幸福的向往与珍惜。

刘子翚

673首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