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
君
怨
长
门
回
首
泪
盈
襟
,
琵
琶
只
弹
薄
命
吟
。
休
问
丹
青
受
金
否
,
丹
青
得
无
用
意
深
。
君
王
万
几
日
日
有
,
忍
令
粉
黛
惑
其
心
。
况
因
丹
青
力
,
暂
受
君
王
恻
。
和
戎
苟
有
利
,
在
胡
犹
在
国
。
一
时
丹
青
手
,
但
易
妍
媸
色
。
古
来
更
有
如
簧
舌
,
鹿
可
为
马
白
可
黑
。
吁
嗟
乎
鹿
可
为
马
白
可
黑
,
如
此
丹
青
杀
亦
得
。
宫怨
情感
咏物
怀古
丹青
艺术
赏析
这首《昭君怨》由明代诗人温纯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以及对后世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刻反思。首句“长门回首泪盈襟”,以长门宫的典故,暗示昭君离开皇宫时的不舍与悲伤,泪湿衣襟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接着,“琵琶只弹薄命吟”一句,借昭君弹奏琵琶,抒发自己命运多舛的哀愁,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相连。“休问丹青受金否,丹青得无用意深”,这两句则转向对艺术作品的探讨。诗人质疑那些为昭君画像的画家是否收了贿赂,而实际上,无论画家是否受贿,他们所创作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寓意,反映了艺术家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君王万几日日有,忍令粉黛惑其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君王的担忧,担心君王被美色迷惑,忽视了国家大事。同时,也暗含了对后世艺术作品中对女性形象过度美化或丑化的批评。“况因丹青力,暂受君王恻”,指出即使昭君因为画像而暂时得到君王的怜悯,但这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艺术影响现实的复杂看法。“和戎苟有利,在胡犹在国”,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在国家需要和平与稳定时,个人的牺牲是值得的,即使远赴他乡。“一时丹青手,但易妍媸色”,强调了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美化或丑化一个人物,这反映了艺术的主观性和创作者的价值观。“古来更有如簧舌,鹿可为马白可黑”,诗人借用比喻,指出历史上不乏能言善辩之人,他们的言论可以混淆视听,使事实变得真假难辨,如同鹿可变为马,白可变为黑。最后,“吁嗟乎鹿可为马白可黑,如此丹青杀亦得”,诗人发出感慨,认为艺术作品有时也会成为误导人心的工具,甚至可能产生杀伤力。这句话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艺术的力量及其对现实的影响。整首诗通过对昭君故事的重新解读,以及对艺术、政治、人性等多重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谩兴四首(其二)
明·黄衷
南山有芳茅,拔之必连茹。茹也欣所托,芳茅终不语。拔茅夫何为,无乃葺其宇。宇广茅叶短,竟不蔽风雨。茅兮任弃捐,茹亦委沟水。亭亭数尺松,青青雪霜里。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