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三
朝
雅
乐
歌
十
九
首
(
其
十
九
)
百
司
警
列
,
皇
在
在
陛
。
既
饫
且
醑
,
卒
食
成
礼
。
其
容
穆
穆
,
其
仪
济
济
。
凡
百
庶
僚
,
莫
不
恺
悌
。
奄
有
万
国
,
抑
由
天
启
。
宫廷礼仪
颂扬皇室
群臣朝贺
赞颂盛典
庄重场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宫廷盛宴场景的诗句,语言古朴而庄重,每个字都透露出一种隆重与肃穆。"百司警列,皇在在陛"表明了最高统治者的威严和所有官员按职责站立的秩序。"既饫且醑,卒食成礼"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席,不仅有丰盛的食物,还有美酒,同时也强调了整个过程的庄重与礼节。"其容穆穆, 其仪济济"形象地展现了参与者们的端庄气质和精心的礼仪。这不仅是对个人仪表的赞扬,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凡百庶僚,莫不恺悌"则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哪个阶层或官职的人,都表现出了温和而有礼的态度。最后两句"奄有万国,抑由天启"似乎在表达一种观点:这种万国来朝的盛况,不仅仅是人间的安排,更是天意所授。这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认同,也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对天命和皇权合法性的深信。总体来说,这段诗描绘了一幅宏大壮丽的宫廷生活图景,同时也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价值观,即礼仪、秩序与天命的不可分割。
沈约
273首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