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
何
歌
六
首
(
其
六
)
邺
架
遗
书
足
揣
摩
,
未
经
卒
读
愧
良
多
。
悔
前
不
学
已
无
及
,
业
不
精
兮
可
奈
何
。
读书
惜时
哲理
赏析
这首诗《奈何歌六首(其六)》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徐搢珊所作,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学问追求与自我反省的深刻思考。首句“邺架遗书足揣摩”,以“邺架”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丰富的书籍如同山岳一般,让人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这里的“揣摩”二字,不仅指阅读理解,更包含了对知识的深刻思考与内化过程。次句“未经卒读愧良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全面深入学习的遗憾与自责。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尽管书籍足以供人揣摩,但真正能够彻底研读并吸收其中精髓的却寥寥无几,这使诗人感到深深的愧疚与自省。后两句“悔前不学已无及,业不精兮可奈何”,是对前文情感的深化与总结。诗人反思自己过去未能勤于学习,如今已无法弥补,面对学业或事业上的不精进,感到无可奈何。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流逝、机会错失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的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学习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知识追求与时间流逝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挣扎与无奈。它既是对个人成长历程的深刻自省,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启示,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断追求自我完善。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闭关
唐·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