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
妇
词
吴
中
白
纻
白
如
霜
,
春
风
入
衣
兰
麝
香
。
二
月
城
南
桑
叶
绿
,
新
蚕
初
出
微
于
粟
。
采
桑
日
晏
携
筐
归
,
夜
半
悬
灯
待
蚕
熟
。
缫
成
素
丝
经
上
机
,
两
日
一
匹
犹
苦
迟
。
织
成
裁
衣
与
郎
著
,
妾
宁
辛
苦
教
郎
乐
。
家
中
贫
富
谁
得
知
,
郎
无
衣
著
他
人
嗤
。
民谣
爱情
闺怨
春天
织物
贫穷
劳作
田园
赏析
这首《织妇词》描绘了一位织妇的辛勤劳作生活,充满了对劳动妇女坚韧精神的赞美。首句“吴中白纻白如霜”,以“白纻”比喻织妇所用的白色丝绸,如同冬日霜雪般洁白,既点明了织妇工作的对象,也暗示了其工作环境的清冷与艰苦。接着,“春风入衣兰麝香”一句,通过春风与兰麝香的融合,营造了一种虽在劳作中却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意境,体现了织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月城南桑叶绿,新蚕初出微于粟”描绘了春日里城南桑树绿意盎然,新蚕初生的场景,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预示着织妇们即将开始一年中最繁忙的工作周期。接下来,“采桑日晏携筐归,夜半悬灯待蚕熟”则细腻地刻画了织妇们从早到晚的辛勤劳作,即使在夜晚也要等待蚕茧成熟,体现了她们对工作的全情投入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缫成素丝经上机,两日一匹犹苦迟”描述了织妇们将蚕茧缫成细丝,再经过精心织造的过程,虽然速度看似缓慢,但每一步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和汗水。最后,“织成裁衣与郎著,妾宁辛苦教郎乐”表达了织妇们甘愿承受辛劳,只为让丈夫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衣服,享受生活的快乐,体现了她们对家庭的深情厚爱和牺牲精神。“家中贫富谁得知,郎无衣著他人嗤”则揭示了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的忽视,即便织妇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家中的贫富变化往往不为外人所知,而丈夫若无衣穿,可能会遭受他人的嘲笑。这一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不公,也表达了织妇们内心的无奈与辛酸。综上所述,《织妇词》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织妇们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以及她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反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怨王孙·春暮和李易安同阮亭(其一)
清·彭孙遹
春阴晼晚。蔷薇庭院。谢女楼空,秦娥梦断。倩柳色把情传。结缠绵。当初小喜将人惹。还抛舍。煞是无赖也。别来又过寒食,几树横斜。断肠花。
长相思
宋·杨韶父
溪水清。溪水浑。溪上人家数亩园。垂杨深闭门。青罗裙。白罗裙。采尽青蘩到白蘋。江南三月春。
踏车妇
元末明初·谢应芳
吴田水深三尺许,总是去年秋暮雨。劝农使者催春耕,田甲频挝水车鼓。江村破屋能几家,几家妇姑俱踏车。蓬飞两鬓赤双脚,亦有儿女双髻丫。淞江太湖愁满眼,白汗沾衣足生趼。车轮辘辘羊.....
折杨柳枝歌四首(其四)
明末清初·彭孙贻
高田种枯禾,不如菌生耳。嫁婿婿不怜,不如寡女子。
海上竹枝词十三首(其九)
明末清初·彭孙贻
促织声中催纺纱,木家花杼遍邻家。独有侬家无纺织,偏唤双鸦去卖花。
春堤游子行
元·朱德润
燕子社前春雨歇,碧堤芳草连天末。柳回青眼欲窥人,间关黄鸟初调舌。绿窗红袖开婵娟,谁家高楼入云端。十二阑干凭欲遍,楼前荡子驰金鞍。少年何必生远图,金张高贵无时无。郎君解作凌.....
扑蝴蝶
宋·晏几道
风梢雨叶,绿遍江南岸。思归倦客,寻芳来最晚。酒边红日初长,陌上飞花正满。凄凉数声弦管。怨春短。玉人应在,明月楼中画眉懒。鱼笺锦字,多时音信断。恨如去水空长,事与行云渐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