鞦
韆
香
入
熏
炉
禁
火
天
,
芙
蓉
深
苑
斗
秋
千
。
身
轻
几
欲
随
风
去
,
却
恨
恩
深
不
得
仙
。
秋景
怀古抒情
七夕节
闺怨情感
秋千游乐
写花
芙蓉
赏析
这首诗《鞦韆》是宋代文学家沈括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宫廷深院中的秋千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境遇。“香入熏炉禁火天”,开篇以“禁火天”点明季节为春季或秋季,此时宫中已停止使用火炉,空气里弥漫着香料的芬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香入熏炉”则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雅致。“芙蓉深苑斗秋千”,进一步描绘了深宫内的景象。芙蓉,即荷花,象征着高洁与美丽;“深苑”则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深远。斗秋千,既指女子们在秋千上嬉戏的情景,也暗含了她们追求自由与快乐的心愿。“身轻几欲随风去”,这一句通过女子轻盈的动作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她们内心的渴望与不羁。她们仿佛能随着微风飘逸而去,追求更加广阔的世界。“却恨恩深不得仙”,结尾一句转折,揭示了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女子虽然渴望自由,但又因深陷宫廷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仙人般的超脱。这里的“恩深”既可理解为对权力与地位的依赖,也可解读为对命运安排的无奈接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一角,更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追求与局限,以及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个体的挣扎与无奈。沈括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沈括
63首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猜您喜欢
秋雨
清·朱凤翔
吟风落叶打帘钩,江上芙蓉照远愁。莫问伶俜小胡蝶,红阑干已不宜秋。
采桑子·蓼花
清·丁翼
秋来水国萧疏甚,开瘦芙蓉,白遍芦丛。蟹火明边一穗红。摇摇几点娇无那,雁语才终。鸥梦方浓,欲采先愁路不通。
小雨约李克正过池上
明·刘崧
溪南云隔数青峰,别馆秋光也自浓。细雨不嫌沙路湿,明朝池上看芙蓉。
长句一篇留别草堂主人并柬匡庐外史
元·周砥
玉山草堂绝清妍,画图书卷置两边。长松落子当窗前,鹤踏芝云舞翩翩。碧梧翠竹摇秋烟,凤凰一鸣三千年。松溪石磴相周旋,绿萝飞花百尺悬。草堂主人真晋贤,手持麈尾谈重玄。傲睨万象心.....
虞美人
清·陈步墀
姑苏泛酒人归日。香梦还相忆。一枝秾艳是芙蓉。才涉秋江来采去匆匆。腰缠十万休夸也。风月原无价。好花如旧隔横塘。不道年时城郭已沧桑。
南海驰思岳丈罗西塘翁寿旦回文一律
明·张天赋
鼕鼕鼓响西塘柳,晓日光天浸碧寒。红脸上公酣寿酒,白头惭我老儒冠。蓬飘每恨多沉滞,彩舞常怀共乐欢。浓景好当秋点检,东篱绽有菊花看。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
宋·王之道
桃叶萧疏柳叶黄,清寒应怯夜来霜。芙蓉雅与秋相好,独对层台试晓妆。
潘松峰莲幕归觐回□令母七旬云
明·张天赋
秋水芙蓉夹岸花,使君天上泛星槎。丹心耿耿倾葵藿,行李潇潇壮镆铘。□锦辉煌光梓里,綵衣欢舞献流霞。六龙朝罢春如□,□□泥金报及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