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旅
泊
桂
州
暖
风
芳
草
竟
芊
绵
,
多
病
多
愁
负
少
年
。
弱
柳
未
胜
寒
食
雨
,
好
花
争
奈
夕
阳
天
。
溪
边
物
色
堪
图
画
,
林
畔
莺
声
似
管
弦
。
独
有
离
人
开
泪
眼
,
强
凭
杯
酒
亦
潸
然
。
写景
春日
离别
情感
咏物
桂花
弱柳
林畔莺声
山水
离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桂州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描写。首句“暖风芳草竟芊绵”以春风和茂盛的芳草开篇,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接着,“多病多愁负少年”一句,诗人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两句,通过弱柳难以承受寒食时节的雨水和花朵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娇艳却也稍纵即逝,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思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脆弱与短暂与人类情感的复杂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溪边物色堪图画,林畔莺声似管弦”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溪水边的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林间的黄莺鸣叫声仿佛是悦耳的音乐,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叹。最后,“独有离人开泪眼,强凭杯酒亦潸然”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即便是借酒浇愁,也无法完全排遣内心的悲伤,这最后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桂州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意境,体现了唐末宋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张泌
47首
(bì)(生卒年),《全唐诗》作曰字子澄。五代后蜀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猜您喜欢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探春慢·连朝大雪计桐初尚未达东阿也词以忆之索京少蕺山和
清·陈维崧
四野珑松,一城飘瞥,滕六作黄獐舞。低阁凭阑,遥天策骑,人在最微茫处。曾对君家说,且看了、春灯方去。那知一夜离情,六花顿酿如许。雪没中原无路。料尚隔东阿,几程烟树。冷驿摇鞭.....
离岐下题西湖
唐·吴融
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
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其一)
唐·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木兰花慢
宋·戴复古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
助甫约登太岳候之不至
明·王世贞
山色空相媚,吾眸未忍青。人从春雨隔,杯入暮云停。徙倚银河度,凄其玉漏听。难分使与客,只合候张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