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胡
司
谏
光
贞
游
西
山
(
其
一
)
草
色
青
青
映
客
袍
,
经
丘
寻
壑
未
辞
劳
。
石
边
流
水
浮
花
出
,
天
外
危
峰
拔
地
高
。
倚
马
赋
诗
分
险
韵
,
饤
盘
生
菜
却
邪
蒿
。
风
光
差
胜
江
南
否
,
试
为
平
章
一
染
毫
。
写景
写山
咏物
地点
赞美
情感
风景描述
西湖风光
秋日风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胡司谏光贞一同游览西山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联“草色青青映客袍,经丘寻壑未辞劳”,开篇即以绿草映衬着旅人的衣袍,生动展现了春日郊游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辞劳苦的精神。诗人通过“经丘寻壑”四字,不仅描绘了行进中的地形变化,也隐含了探索未知、追求美景的勇气与决心。颔联“石边流水浮花出,天外危峰拔地高”,进一步渲染了西山的壮丽景色。流水携带着花瓣缓缓流淌,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而远处的山峰直插云霄,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这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描绘了动态的水花,又刻画了静态的高山,形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颈联“倚马赋诗分险韵,饤盘生菜却邪蒿”,转而描写诗人与友人在旅途中即兴赋诗的情景。倚靠在马背上,面对险峻的山势,诗人灵感涌现,创作出富有挑战性的诗句。同时,他们还品尝了新鲜的蔬菜,以此来驱除邪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尾联“风光差胜江南否,试为平章一染毫”,最后诗人提出一个问题,询问这西山的风光是否比江南更为出色。他邀请读者或后人来评判,表达了对西山美景的自信与自豪,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期待他人分享这份喜悦的心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审美情趣的体现。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