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驿
写花
春景
节日
春节后
咏物
海棠
情感
思乡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满江红·其一·乙卯咏海棠》。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其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流逝无悔和珍惜青春的深刻情感。首先,“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这两句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新年的开始不久,而海棠花(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却迅速开放。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传达出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感觉。接下来的“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似乎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享受春天,而春天却总是一闪而过。“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这里,“一片殷红”形容海棠花的颜色与质感,而“天机知费春多少”则深化了时间对春天美好的无情流逝,暗示着诗人对于珍惜春光的迫切心情。在“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中,“更芳期”表达了对海棠花最佳观赏时刻的期待,而“不待燕黄昏,莺清晓”则描绘出诗人希望在春天的早晨,就能见到这美丽的景色,不必等到黄昏。随后,“花旧说,南昌好。花宜占,东风早。”两句分别提及了海棠花在南昌的美丽,以及适合在东风中欣赏的时机,显示出诗人对不同地方和条件下观赏春天景色的细腻感受。“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海棠花香气与土地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这种自然美景的赞叹。最后,“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够流传千古,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年华渐老的感慨,以及通过书信告知家人自己所在之地美景的心愿。整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生长环境与时节变迁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无常生命的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李曾伯

788首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其二)
宋·饶节
卖花担上誇桃李,顿使春工不值钱。莫怪海棠不受折,要令笄珥绝凡缘。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