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侍
郎
于
阳
羡
里
富
有
泉
石
牧
亦
于
阳
羡
粗
有
薄
产
叙
旧
述
怀
因
献
长
句
四
韵
冥
鸿
不
下
非
无
意
,
塞
马
归
来
是
偶
然
。
紫
绶
公
卿
今
放
旷
,
白
头
郎
吏
尚
留
连
。
终
南
山
下
抛
泉
洞
,
阳
羡
溪
中
买
钓
船
。
欲
与
明
公
操
履
杖
,
愿
闻
休
去
是
何
年
。
怀旧抒情
山水田园
地点
情感表达
送别寄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及对友人李侍郎的深厚情谊。“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这两句表明诗人并非有意要停留,而是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返回,这份返程的偶然性中带有一丝无奈。“紫绶公卿今放旷,白头郎吏尚留连。” 紫绶指的是官员佩戴的紫色腰带,公卿则是对官员的尊称。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一份对旧日情谊的留恋。“终南山下抛泉洞,阳羡溪中买钓船。” 终南山和阳羡溪都是实地名,诗人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描写,展示了自己渴望与友人共处自然之美的愿望。“欲与明公操履杖,愿闻休去是何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李侍郎一起漫步山林,与世隔绝的愿景,同时也询问对方何时能够抽身离开尘嚣,共同享受这份宁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友人、自然和生活的向往。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壬寅新春
宋·陆游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游洞壑山庄
明·沈鍊
几处山川近世中,向来车马不曾通。今宵揽辔烟霞里,何异神仙驭玉龙。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