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水
歌
二
首
(
其
一
)
闽
州
五
月
雨
不
歇
,
剑
南
诸
溪
水
俱
发
。
溪
边
树
木
缠
风
雷
,
郭
外
人
家
走
鱼
鳖
。
野
老
惟
忧
禾
黍
歇
,
尾
闾
不
见
波
涛
泄
。
君
莫
恨
去
年
前
年
雨
水
绝
,
越
王
台
下
江
流
竭
。
行
人
道
上
思
饮
冰
,
古
井
盐
花
白
于
雪
。
写景
抒情
山水
夏景
怀古
忧民
古井
雨水
地方风情
闽州
剑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福建地区五月时节暴雨连绵,溪水暴涨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威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忧虑和无奈。首句“闽州五月雨不歇”,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强调了暴雨持续不断的特点。“剑南诸溪水俱发”进一步描绘了暴雨导致溪水泛滥的情景。接着,“溪边树木缠风雷,郭外人家走鱼鳖”两句,通过树木被风雷缠绕、房屋外的鱼鳖四处逃窜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暴雨之猛烈与破坏力。“野老惟忧禾黍歇,尾闾不见波涛泄”则从农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他们对农作物受损的担忧,以及对洪水无法排泄的无奈。接下来,“君莫恨去年前年雨水绝,越王台下江流竭”两句,诗人以历史上的干旱与现在的洪水进行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无常与变化。最后,“行人道上思饮冰,古井盐花白于雪”两句,通过行人在炎热天气中渴望清凉、古井中盐花如雪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对酷热与干旱的想象,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极端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郑善夫
1064首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您喜欢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十二首(其八)
宋·陆游
七月湖中风露新,临流闲照白纶巾。荷花折尽浑闲事,老却莼丝最恼人。
菩萨蛮(其七)石溪鸥伴
清·李佩金
荻花冷淡清溪畔。一痕晴雪苍烟晚。浅石枕中流。盟鸥矶水头。菱歌何处起。知在芦丛里。波涽半江蓝。纤云弄远天。
与齐贞吉家德公伯含卧衡饮祖家园水亭以心远地自偏为韵
清·李澄中
京洛多缁尘,一水忽无地。云构俯澄澜,助我濠濮意。微风散沦漪,修鳞跃荷芰。安得木兰舟,陶然成独醉。倚槛望西山,夕阳落空翠。
书无闷寮(其三)
宋·艾性夫
喧啾百鬼瞰高明,寂历朱门野草生。斗大山中茅屋好,日长攲枕听松声。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勾溪暮归
明·陈鉴(用明)
净漱沧浪坐晚凉,浩歌篷底又斜阳。贫能到骨心方逸,懒得成痴事尽忘。梦里风烟诗帙乱,手中湖海钓丝长。东风吹入勾溪棹,碧草清波十里香。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