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夕
二
首
(
其
二
)
丧
乱
满
天
地
,
风
烟
无
古
今
。
吴
门
又
除
夕
,
粤
客
未
投
簪
。
灯
晕
他
年
梦
,
椒
花
故
国
心
。
翻
怜
痴
儿
女
,
嬉
笑
夜
堂
深
。
节日
思乡
怀古
写景
记梦
佳节
悲悯民生
怜子亲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善夫在明朝时期,面对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于除夕之夜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首句“丧乱满天地,风烟无古今”开篇即点明了时代背景,表达了对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切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苦难跨越时空,自古以来就存在。接着,“吴门又除夕,粤客未投簪”两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更广阔的时空之中,诗人身处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已是除夕之夜,而自己却仍是异乡客,未能归家,流露出一种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孤独。“灯晕他年梦,椒花故国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灯晕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期待,他或许在梦中寻找着未来的希望,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正如“椒花”所代表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期待,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翻怜痴儿女,嬉笑夜堂深”则以一种反讽的口吻,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羡慕与向往。在诗人眼中,那些“痴儿女”的简单快乐,似乎比自己的忧愁更为珍贵,他们在除夕之夜的欢声笑语,让诗人感到一丝温暖与慰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认同与欣赏,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
郑善夫
1064首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