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怀古
思乡
战争
自然写景
秋冬之景
怀友情
凭高望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边城景象。"几处空城画角催",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城池空旷,远处的号角声在寂静中显得尤为凄凉。"凭高暮色暂相开",诗人借助登高远眺,暂时驱散了内心的阴霾,让暮色中的景色得以展现在眼前。"江流不断龙雷动",运用比喻,形容江水奔腾如同龙雷激荡,展现了壮阔的自然力量。"日落斜临■堄来",■堄可能是地名,日落的余晖斜照其上,增添了几分苍茫和诗意。"短发三秋常望气",诗人感慨自己年华易逝,秋天的短发映衬着对未来的忧虑。"故人千里共登台",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此刻的登高之感。"干戈已隔霜前信",暗示战乱阻隔了音信往来,"高柳频年雁未回"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离别与期盼,连大雁也未能带回远方的问候。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苦水题壁
清·李銮宣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书驿壁
明·朱应登
羌陇西来秋事非,长安东望渺庭闱。十年故国悲游子,九月寒砧感授衣。返照入林戎马急,阴云接地雁鸿稀。莫愁绝塞终难据,闻道中原未解围。
屡欲提师入卫西京奈前途阻绝不果
明·张家玉
透甲霜风扑面沙,孤臣飘泊久无家。北怜戎犬栖黄屋,西望冠裳举翠华。我寄猗兰幽里操,谁吹胡拍惨中笳。摇摇念此心逾折,三匝愁听绕树鸦。
关山月二首(其一)
南北朝·陈叔宝
秋月上中天,迥照关城前。晕缺随来减,光满应珠圆。带树还添桂,衔峰乍似弦。复教征戍客,长怨久连翩。
寿阳道中遇雪
元·王思诚
十月燕州冷不堪,朔风如剑入衣衫。羊头雪映鸦儿峪,马首云连燕子岩。绝涧冰消泥滑滑,断崖土落路巉巉。昌黎奉使曾经此,驿舍题诗壁上缄。
谒孔明祠
明·王云凤
中原无处不兵戈,独向冈头抱膝歌。丑女只将才作配,将军须待驾频过。图中龙虎真难测,身后桑田未肯多。两表久无曹父子,一星还殒汉山河。青天白日神长在,宋碣唐碑字欲磨。寂寞荒台俨.....
因冷感兴
明·杨继盛
风满孤城泪满巾,高寒偏傍薄衣人。晴烟亦逐阴云冷,诗思应随白发新。归去此身方属我,愁来何事最伤神。边陲戍马中原盗,惆怅羞称自靖臣。
高阳台·感怀
清·许禧身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黯消凝。炉内香残,案上灯昏。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一样无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