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西
写景
咏物
写花
菊花
抒情
秋天
写水
动物
鸂鶒
情感
思乡
山水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秋日涔阳郊野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悟。首句“秋郊雨初霁,驾言适涔阳”点明了地点和时节,雨后的秋郊显得格外清新宜人,诗人驾车前往涔阳,开始了他的旅程。接下来,“炎氛净如洗,高树含新凉”描绘了雨后空气的清新,高大的树木仿佛也蕴含着新的凉意,营造出一种凉爽而宁静的氛围。“蕙草已敛色,菊花正扬芳”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季节的更替,蕙草褪去了夏日的繁茂,而菊花却在秋风中绽放,散发出阵阵芳香,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接着,“微风来远壑,众绿纷披扬”描绘了微风吹过山谷,万物在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溪滨暂税驾,水石鸣琳琅”写出了诗人暂时停驻溪边,欣赏水石相击的声音,如同珠玉碰撞,清脆悦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随后,“渚沙粲如雪,鸂鶒双飞翔”描绘了沙洲上的沙粒洁白如雪,鸂鶒鸟成双成对地飞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活泼。“低回玩物理,尘想顿消忘”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尘世的烦恼瞬间消散。最后,“落景丽西峤,渔歌起沧浪”描绘了夕阳映照在西山之巅,渔歌唱响在广阔的江面上,营造了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意境。随着“苍然暮色至,候骑纷道傍”描绘了暮色降临,道路上出现了等待的骑手,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忙碌与期待。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涔阳郊野时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何乔新

385首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