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抒情
怀人
咏物
菊花
写山
紫山
秋节
傍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时分,孤城与自然景观交织的画面。首句“落日孤城秋可哀”,以夕阳西下,孤城独立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秋意的哀愁在字里行间弥漫开来。接着,“碧溪萦带紫山回”一句,通过碧绿的溪流环绕着紫色的山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和谐。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想要随俗登高,却未能如愿的情境:“妄随土俗登高去,岂得邻翁送酒来。”这里既有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接下来,“丛菊破霜开小苑,片云将雨过层台”两句,转而描绘了小苑中菊花在霜中绽放的坚韧之美,以及天空中即将降下的细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最后,“藤萝石上娟娟月,谁共黄昏坐一杯”则以藤蔓、岩石、皎洁的月光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月下独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有人相伴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人情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边贡

1453首
边贡(公元1476--1532年)字廷实,因家居华泉附近,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书斋秋夜
清·刘霖
院静重门掩,风轻小阁凉。窗含一树月,菊傲五更霜。塞雁惊寒过,村尨吠漏长。凭栏无限意,灯火伴昏黄。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颠。阴厓尚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木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