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
黄
河
漫
说
乘
槎
犯
斗
牛
,
几
人
击
楫
向
中
流
?
鱼
龙
秋
夜
沧
波
冷
,
风
雨
中
原
王
气
收
。
一
自
汉
皇
沉
璧
马
,
几
回
明
月
照
沙
头
?
安
澜
谁
使
淮
黄
合
?
去
入
沧
溟
到
十
洲
。
山水写景
秋景写景
历史怀古
壮志豪情
赞美
渡河
赏析
这首《渡黄河》由清代诗人张鹏翮所作,通过描绘黄河渡口的景象,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哲理思考。首句“漫说乘槎犯斗牛”,以神话传说中的乘槎(木筏)直抵天河(即斗牛星)之事,暗喻古代文人对理想追求的浪漫想象,同时也引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思。然而,“几人击楫向中流?”则一转而为对现实的质疑,指出在历史长河中,真正能逆流而上、勇往直前的人寥寥无几,表达了对时代英雄的呼唤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接下来的“鱼龙秋夜沧波冷,风雨中原王气收”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秋夜的黄河,波涛汹涌,仿佛鱼龙在其中游弋,而风雨交加,中原大地上的帝王之气似乎也逐渐消散。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隐含了对历史兴衰、王朝更迭的深刻洞察。“一自汉皇沉璧马,几回明月照沙头?”这两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汉武帝的“沉璧马”之举,以及月光下的黄河沙岸,既是对过去辉煌时刻的回忆,也是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汉武帝的举动象征着权力的象征性牺牲,而月光下的沙头则映射出历史的寂静与永恒。最后,“安澜谁使淮黄合?去入沧溟到十洲。”这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是谁让淮河与黄河交汇,又是谁引领着人们前往那遥远的仙境?这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有对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以及对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内心平静、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探讨。整体而言,《渡黄河》不仅是一首描绘黄河壮丽景色的诗歌,更是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自我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