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
山水
赞美
抒情
传赞
九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向往与赞美之情。开篇“九华非人境,闻誉不相识”表达了九华山远离尘嚣的独特魅力,即使闻名也难以真正理解其绝世之美。接着“南浮大江波,始见苍翠色”,生动地描绘了从长江上远眺九华山时,那抹苍翠的神秘色彩。“是时雨初霁,积霭尚融液。九峰若惊龙,并跃云外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灵动,仿佛九座山峰如同腾跃的巨龙,跃出云层,展现出碧绿的身姿。接下来“森然耸牙角,未谓真是石”,则以拟人的手法,形容山峰的峻峭与险峻,让人不禁赞叹其形态之奇。“问名审其实,欢喜惬所适。”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真实面貌的惊喜与满足,而“恢奇一何甚,远想始开辟。”则进一步赞美了九华山的壮丽与古老,仿佛自天地开辟之初便已存在。“造化竞淫巧,斧斤恣彫刻。”诗人感慨于大自然与人类的共同雕琢,使得九华山更加不凡。“不然何其功,不与嵩华敌。”对比其他名山,强调九华山的独特与卓越。最后,“我行宇宙间,若此曾未觌。”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首次遇见,如同在宇宙间寻得一处未曾见过的奇迹。“中国名山川,几何亢斯迹。”则感叹中国众多名山中,能与九华山媲美的又有几处?“徘徊不能去,尘土愧行役。”诗人被九华山的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去,但又感念于旅途的劳顿。“平生乐间旷,时俗况迫阨。”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无奈。“谁为隐君子,携手宅岩隙。”则以隐士自比,渴望与九华山共存,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川的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刘敞

1702首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