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三
过
堂
和
徐
太
守
韵
古
寺
近
郭
住
,
不
俗
亦
不
野
。
夹
门
皆
长
松
,
秋
色
垂
兰
若
。
此
宜
静
者
得
,
乃
入
吾
弄
把
。
一
时
猎
娱
戏
,
获
睹
东
坡
雅
。
此
翁
云
霞
人
,
岂
受
天
地
冶
。
意
真
不
在
诗
,
非
诗
意
何
假
。
自
翁
三
过
来
,
岂
复
无
过
者
。
课
诵
千
百
遍
,
埽
迹
便
土
苴
。
幸
在
堂
门
中
,
更
见
徐
公
写
。
写景抒情
地点
友情赞美
自然秋色
励志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寺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古寺位于城郊,既不显得过于世俗,也不至过于荒僻,门前长满了高大的松树,秋天的景色映照着寺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静谧环境的喜爱,认为这样的地方适合那些寻求内心平静的人。他提到,这里曾有一位像云霞般超脱尘世的智者,他的存在让这个地方更加神圣。智者的境界并不在于诗歌本身,而是通过诗歌传达出的深刻哲理和精神追求。诗人还提到了智者的影响力,说自从智者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便有许多人前来学习和领悟。他们反复诵读智者的教诲,清扫心灵的尘埃,以求得内心的纯净和平静。诗人特别提到了一位名叫徐公的画家,他在堂门之中,将智者的形象和智慧通过画笔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智者的风采。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隐逸生活、精神追求以及艺术创作对于心灵净化的作用。通过描绘古寺及其与智者、画家之间的联系,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猜您喜欢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游洞壑山庄
明·沈鍊
几处山川近世中,向来车马不曾通。今宵揽辔烟霞里,何异神仙驭玉龙。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卧疾
唐·白居易
闲官卧疾绝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送林德祖致政归吴中
宋·赵鼎臣
士论常苦高,出语讥古人。至其取与间,未足了一身。官爵细事尔,臭腐实与邻。奈何夸者徒,薄暮犹逡巡。平日相语此,反覆甚谆谆。顿输一著先,夫子固绝伦。乞身夜上书,妻子不暇询。翩.....
赠罗浮道士
唐·吕岩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