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
抒情
哲理
自由
无碍
写心
自我超脱

赏析

这首诗《十四科头(其十三)运用无碍》由南北朝时期的高僧宝志所作,充分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心性自由的精神境界。首句“我今滔滔自在”,诗人以“滔滔”形容自己的心境广阔无垠,不受任何束缚,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接下来的“不羡公王卿宰”,则表明诗人对权贵名利不以为意,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四时犹若金刚,昔乐今常不改”两句,诗人将时间比作金刚,象征着永恒不变,强调了他内心世界的稳定与恒久。同时,“昔乐今常不改”也表达了诗人对快乐的追求和保持,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始终如一。“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江海”中,诗人将法宝比喻为须弥山,象征着佛法的广大与深邃;而智慧则比作江海,形象地描绘出智慧的浩瀚与无穷。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对智慧的追求与向往。“不为八风所牵,亦无精进懈怠”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心境,即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既不因成功而过度努力,也不因失败而轻易放弃。最后,“任性浮沈若颠,散诞踪横自在”两句,诗人以“颠”形容自己的行为举止,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生死威胁,也能泰然处之,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宝志大师超凡脱俗、心性自由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佛法智慧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