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咏物
写食品
写节气和夏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对莲藕烹饪过程的欣赏与期待,充满了生活情趣和雅致。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将日常生活中的食材处理,转化为艺术化的体验。“曾笑圆方竹,而今煮藕丝。” 开篇以“圆方竹”与“煮藕丝”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未经加工的自然形态,后者则是经过烹饪后的细腻变化,体现了从原始到精致的转变过程。“不教冰漱齿,空想雪流澌。”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食物口感的高要求,即使在未品尝之前,也能想象出其清冷如冰、滑顺如雪的美妙滋味。“莼菜能加豉,晶盘也下匙。” 莼菜与豆豉的搭配,晶莹剔透的盘中景象,以及轻轻一匙的描绘,展现了食物的色香味俱佳,以及用餐时的优雅与享受。“知君蒸法好,何以处哀梨。” 最后一句则转向对厨师蒸法的赞赏,并以“哀梨”作为反问,暗示即便面对不太理想的食材(哀梨可能是指梨子在特定情况下并不鲜美),也能通过高超的烹饪技巧,使其焕发出新的美味。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审美情趣。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将日常饮食活动提升至艺术的高度,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