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亭
(
其
二
)
记
厌
承
明
值
,
来
东
已
六
年
。
英
髦
时
接
席
,
宗
室
固
多
贤
。
水
槛
朝
垂
钓
,
风
亭
午
擘
笺
。
槟
榔
皆
手
植
,
父
老
重
流
连
。
写景抒情
田园生活
赞美
地点
怀古抒情
父老情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朱仕玠在宜亭度过六年时光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自然风光的描绘。首句“记厌承明值,来东已六年”,诗人回忆起过去在繁忙的官场生活,感到厌倦,于是来到东方这个宜亭之地已经六年之久。这既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也暗示了对当前宁静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接着,“英髦时接席,宗室固多贤”两句,描绘了宜亭周围人才济济的景象。这里的“英髦”指的是才华出众之人,“接席”则形容这些人聚集一堂,共同交流学习,显示出宜亭是一个汇聚才智之地。“宗室固多贤”则进一步强调了这里不仅有外来的英才,本地的宗室家族中同样不乏贤能之士,体现了宜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荟萃的特点。“水槛朝垂钓,风亭午擘笺”两句,通过具体的活动场景展现了宜亭的日常氛围。早晨在水边的栏杆上垂钓,午后在有风的亭子里挥毫泼墨,这样的生活既有闲适的自然乐趣,又有文人的雅致情趣。垂钓与擘笺,一动一静,相得益彰,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最后,“槟榔皆手植,父老重流连”两句,以槟榔树为线索,进一步描绘了宜亭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槟榔树是宜亭的特色植物,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手植”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诗人与当地居民有着深厚的互动关系,他们共同维护着这片土地上的自然景观,也共享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而“父老重流连”则意味着宜亭成为了老人们聚会、交流的重要场所,体现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宜亭作为一处理想居所的多重魅力——既有自然风光的美丽,又有文化氛围的浓厚,更有社区生活的温馨与和谐。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朱仕玠
151首
朱仕琇兄。乾隆十八年拔贡生。授德化教谕,后升内黄知县,未上任而卒。有《筠园诗稿》、《小琉球漫志》、《龙山漫录》等
猜您喜欢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幽栖
明·顾猷
四十为渔长水西,汀兰沙鸟共幽栖。雨馀篱落经蛛网,风静檐牙上燕泥。欲醉且图元亮酒,长贫一任少陵妻。苔矶倦倚还持钓,莫管柴门日色低。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游洞壑山庄
明·沈鍊
几处山川近世中,向来车马不曾通。今宵揽辔烟霞里,何异神仙驭玉龙。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赠罗浮道士
唐·吕岩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同朱老步郭外人家留饭西畴草堂(其一)
清·吴之振
西畴诗老话幽居,一笑扶筇兴未疏。村市经过残劫后,草堂重醉落镫初。定知鱼乐能千里,已办农忙共一锄。底用榜门坚谢客,霜寒谁肯问籧篨。
妙香词
唐·不详
劝君酒莫辞,花落抛旧枝。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