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事
近
(
其
二
)
梅
润
乍
晴
天
,
帘
卷
画
堂
风
月
。
珠
翠
共
迷
香
雾
,
是
长
年
时
节
。
瑶
池
清
夜
宴
群
仙
,
鸾
笙
未
吹
彻
。
西
母
醉
中
微
笑
,
看
蟠
桃
初
结
。
写景抒情
节日咏物
咏物赞花
秋节佳作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宴会图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如梅、帘、画堂、风月等,以构建出一个既神秘又充满诗意的场景。"梅润乍晴天,帐卷画堂风月。"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自然界变化(晴空与帷幕内外)和细腻的情感渲染(“润”、“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珠翠共迷香雾," 此句中,“珠翠”象征着高贵和珍奇,而“迷香雾”则是对仙境中美好景致的一种比喻,通过这种结合强调了仙境之美丽与神秘。"瑶池清夜宴群仙,鸾笙未吹彻。"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仙界的宴会,瑶池是传说中的仙境之一,“群仙”则指聚集在此的众多神仙,“鸾笙”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形容宴会上的音乐还未结束,给人一种时间静止、永恒之感。"西母醉中微笑,看蟠桃初结。" 这两句则描写了宴会中的重要人物“西母”在酒醉的状态下含笑观赏着刚开始成熟的蟠桃,传说中蟠桃是长生不老的仙果,这里暗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和永恒青春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情感与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仙境之美好的向往。
张元干
422首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您喜欢
绝句
宋·黄庭坚
春风一曲花十八,拚得百醉玉东西。露叶烟丛见红药,犹似舞馀和汗啼。
重阳和雪湖见怀二首(其一)
明·谢迁
小亭不到又弥月,佳节忽遇倍怀人。采芳篱下共谁语,索笑檐前空自巡。夙昔远游成汗漫,只今高兴犹嶙峋。天留老眼看秋色,杖藜更约双湖滨。
欧桢伯得请归岭南赋此以寄
明·朱硕熏
白头词赋出先秦,只字犹能泣鬼神。桃叶渡头三载客,梅花岭上一归人。鹧鸪啼处垂丹荔,鸿雁归时满白蘋。惟有寄书书更远,生前想作范铜身。
蝶恋花(其一)
宋·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饮杨刺史园二首(其二)
明·袁宗道
虚堂含夕照,绮席醉良朋。绿酒浮鹦鹉,黄花映毾㲪。书图随意展,真赝任人评。清夜论诗罢,深谈契佛乘。
拟九日客中登高(其四)
明·徐熥
满径寒花绿酒前,客中愁绪转凄然。也知故国山长在,只恨登高是隔年。
遣侍儿
明·李攀龙
孔雀双飞织素年,蛾眉宛转使君前。桃花流水人间去,何处春光不可怜。
静观亭和南川(其一)
明·庄昶
人间安乐果谁窝,小占当湖十顷莎。亭子青天真自在,道人言句亦平和。尽堪今古无穷否,老奈鸢鱼一笑何。再拜我来还许竟,满湖明月到深坡。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