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

)

写景抒情
地点
历史事件
山水
怀古
情感表达
边塞征战
地方名胜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题为《同定西侯登金山,以上游师未至,遂左次崇明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军事行动的描述和期待,以及对胜利的信念。首句“相闻赤伏启重离”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可能是指军队接到出征的命令,准备迎接新的战斗阶段。"赤伏启重离"可能象征着战事的激烈和重要性。第二句“一诏敷天并誓师”描绘了皇帝发布的动员令,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宣誓出征的决心。“万里鲸波趋锦缆”形象地描绘了大军如鲸鱼破浪前进,乘着锦缆驶向战场,展现了军队的气势和决心。“两山鳌柱拥金羁”则以山比喻坚固的防线,金羁象征着贵重的装备,表达出防御力量的强大。“已呼苍兕临流蚤”进一步强调了军队行动的迅速,如同猛兽般早早就准备出击。“苍兕”是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这里喻示战斗力之强。“未审玄骖下濑迟”则是对后续部队的期待,希望他们也能尽快到达,形成强大的攻势。尾联“瓜步月明刁斗寂,行人犹指汉官仪”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只有刁斗声息,显示出战时纪律严明。行人还在指着远方,仿佛在指点着汉官的仪仗,表达了对恢复汉家江山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张煌言领导的明军在抗清斗争中的英勇与决心,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张煌言

504首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ào)岛(今浙江象山南)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于杭州遇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猜您喜欢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寄句曲外史
元末明初·郯韶
掬溜室中清夜分,相过曾此说幽文。入池星斗当窗见,枕席波涛隔树闻。头上鹖冠朝老子,手中龙节候元君。欲从世外求玄赏,鸡犬岩头有白云。
题吴冬官淮南别意卷
明·周瑛
江馆三年梦,云山万里秋。欲知相别意,淮水向东流。
妙香词
唐·不详
劝君酒莫辞,花落抛旧枝。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
望姑苏兼送友
明·石宝
送客因怀客往还,笙歌池馆绣江山。深愁忽与云俱往,好景曾于梦有关。帆带夕阳增地胜,虹收残雨觉春閒。相逢却话当年事,只恐悲欢损壮颜。
南昌湖南会馆联
清末近现代初·王闿运
宅枕龙沙,看表里山川,曾是湘人辛苦地;门盈驷马,喜从容尊酒,幸逢江介晏安时。
小饮俯江楼分韵得俯字
宋·陈造
流光肯贷人,春事遽如许。眼不到蜚鸿,身每念缚虎。他日载酒约,坐受阴寒阻。非君韵超俗,畴肯顾羁旅。今朝莺花前,有兴浩莫禦。兹楼可图画,山立瞰江浒。壮侔彭城苏,气吞浔阳庾。乘.....
过沛
明·梁楠
朔风吹枯桑,游子入沛乡。鸣驺已前导,驿吏候道旁。凭轼缅兹土,能令心慨慷。聿怀赤帝子,傥荡出芒砀。际会屠狗辈,逐鹿嬴秦亡。归来召父老,置酒乐未央。侧想歌大风,至今犹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