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逸
民
六
首
(
其
三
)
嬴
政
逞
凶
毒
,
㭬
丧
纲
与
常
。
志
士
共
扼
腕
,
疾
走
奔
四
方
。
赫
赫
隆
准
公
,
基
汉
由
三
章
。
奈
何
好
慢
士
,
溺
冠
裂
其
裳
。
商
山
四
老
翁
,
发
皓
双
眉
厖
。
非
因
国
本
重
,
安
能
趋
帝
傍
。
奇
哉
子
房
策
,
既
以
用
其
良
。
一
言
回
主
意
,
期
期
愧
周
昌
。
咏史怀古
怀才不遇
赞美先贤
政治抒情
励志
赏析
这首诗《咏逸民六首(其三)》是明代诗人王绅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行为和选择,表达了对忠诚、智慧以及对君主治理国家的思考。首句“嬴政逞凶毒,㭬丧纲与常”描绘了秦始皇嬴政的暴虐行为,破坏了国家的法度和常规。接着,“志士共扼腕,疾走奔四方”描述了贤士们对于这种暴政的愤慨,他们纷纷逃离,寻找避难之所。“赫赫隆准公,基汉由三章”提到的是汉高祖刘邦,他从微小的势力发展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奈何好慢士,溺冠裂其裳”则批评了某些君主对待贤士的态度不佳,甚至伤害了他们的尊严。“商山四老翁,发皓双眉厖”描绘了四位隐居在商山的老者,他们的白发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但他们并未因为国家的重任而放弃自己的原则。“非因国本重,安能趋帝傍”强调了这些老者的坚守,并非为了追求权力或地位,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奇哉子房策,既以用其良”提到了张良的策略,他不仅帮助刘邦取得了胜利,也体现了对贤才的重视。“一言回主意,期期愧周昌”则是对张良智慧的高度赞扬,他的一个建议就改变了刘邦的决定,使得刘邦深感惭愧,仿佛自己不如周昌那样明智。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和评价,展现了对忠诚、智慧以及正确治国之道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苍颉台
唐·汪遵
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
句(其二)
宋·翁定
在朝但觉民瞻耸,参政从知国势高。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宋·葛立方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动柘罗。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隐吟四首(其一)
清·刘咏
我是江湖老散人,资无十日亦精神。笔床柴灶生涯足,更有梅花不厌贫。
读王幼学上殿劄子
宋·戴复古
才到朝廷被论归,孤忠幸有九重知。神医能识未苏病,国手难翻已败棋。四海争传治安策,诸公如在太平时。老夫怀抱缘何事,未到秋来早自悲。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魏晋·应贞
悠悠太上,民之厥初。皇极肇建,彝伦攸敷。五德更运,膺箓受符。陶唐既谢,天历在虞。于时上帝,乃顾惟眷。光我晋祚,应期纳禅。位以龙飞,文以虎变。玄泽滂流,仁风潜扇。区内宅心,.....
题苏武握节图(其二)
明·郑真
草冻沙干又乳羝,天寒大窖雪成围。节毛落尽空头白,忍死边廷未得归。
江苏巡抚庄有恭来迎诗以示志
清·爱新觉罗·弘历
恐妨赈务罢南巡,何事遥来肆觐频。政以连疆诚太泥,业因夙驾许遄臻。江乡疾苦吾恒切,前席畴咨汝悉陈。调幕同应抱深愧,速归其善活斯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