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音
阁
履
险
如
夷
藉
此
心
,
从
容
身
已
到
高
岑
。
钵
盂
历
历
来
丹
灶
,
鹦
鹉
翩
翩
向
竹
林
。
碑
字
模
糊
苔
作
篆
,
琪
花
芬
馥
叶
成
阴
。
何
时
微
志
能
粗
了
,
手
结
茅
亭
抱
膝
吟
。
写景
抒情
山水
秋节
励志
动物
写山
秋
咏物
赞美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观音阁的景仰与向往之情。首句“履险如夷藉此心,从容身已到高岑”以“履险如夷”形容观音阁所在之地虽险峻却在诗人的心中如同平坦之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从容。接着,“从容身已到高岑”则表达了诗人已经心神到达了观音阁的意境。“钵盂历历来丹灶,鹦鹉翩翩向竹林”两句,通过描绘观音阁周围的自然景象——钵盂、丹灶、鹦鹉、竹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观音阁与佛教文化、修行之地的联系。“碑字模糊苔作篆,琪花芬馥叶成阴”则进一步描绘了观音阁环境的古朴与幽雅,碑文被岁月侵蚀,苔藓覆盖,显示出历史的痕迹;而琪花的香气与树叶的浓荫,则增添了自然之美。最后,“何时微志能粗了,手结茅亭抱膝吟”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此地静心修行、创作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亲手搭建一座茅亭,在此抱膝吟诵,享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观音阁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王尔烈
36首
别名仲方。祖籍河南,清乾隆、。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乾嘉时期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16岁时,诗文、书法就已经蜚声遐迩了。26岁,参加了全州的童试,结果考中了拔贡生(秀才)。39岁,随同好友常纪到北京参加京师会试,未能及第。44岁,再攀蟾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结果考中贡士。经过殿试,中二甲一名进士。至此,夙愿已尝。清廷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侍读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