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姿
咏物
怀古
情感
赞美
山水
励志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海烈妇祠的景象,充满了对女性英雄的敬仰之情。词中以“女郎祠下”开篇,点明地点,暗示祠内供奉的是女性英烈。接下来,“多少须眉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众多男性信徒前来祭拜的情景,突出了女性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破屋闪灵旗,剥垣衣、藓痕攒虿”,通过破旧的房屋和长满青苔的墙面,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灵旗在破屋中闪烁,仿佛是英雄精神的象征。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英雄的英勇与环境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家乡小沛,夜夜御风游,巫女避,小姑羞,不敢邀同载”,这一段通过想象英雄在夜晚御风而行,连巫女和小姑都感到羞愧,不敢邀请同行,进一步渲染了英雄的非凡气度和影响力。这种超凡脱俗的形象,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英雄的神韵。“白月当阶,一片清光在”,月亮的清辉洒在祠堂的台阶上,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气氛,象征着英雄的精神如同月光一般永恒照耀。“遗像俨生前,淡春姿、疏梅弱态”,通过描绘遗像的生动形象,以及其如同淡雅春日中的疏梅般柔弱的姿态,表现了英雄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依然鲜活如初,如同春天的花朵一样美丽动人。最后,“亏他冰雪,彻骨鍊寒香,铁比劲,玉同坚,不与天俱坏”,这几句赞美了英雄的坚韧不拔和高洁品质,即使面对严寒和冰雪,也能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强,如同钢铁般刚毅,玉石般纯净,这种品质超越了时间和自然的限制,永远闪耀着光辉。整首词通过对海烈妇祠及其供奉的英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英雄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