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坐
细
雨
消
残
暑
,
微
风
送
薄
凉
。
秋
声
乾
木
叶
,
夜
气
湿
衣
裳
。
冰
雪
行
将
至
,
关
山
去
正
长
。
那
堪
燕
市
口
,
愁
坐
听
鸣
螀
。
写景抒情
秋天
夜坐
怀古边塞
赏析
此诗《夜坐》由清代诗人杨宾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首联“细雨消残暑,微风送薄凉”,细腻地描绘了秋日夜晚的气候特点。细雨逐渐消散了夏日的余热,微风吹来,带来了一丝凉意。这两句通过“消”和“送”两个动词,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颔联“秋声乾木叶,夜气湿衣裳”,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干燥的秋风中,木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故事;而夜气则湿润了衣裳,给人以清凉之感。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秋夜景象。颈联“冰雪行将至,关山去正长”,则将视线从地面转向远方,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严冬。冰雪即将覆盖大地,关山显得更加遥远。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感,给人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对未来的忧虑。尾联“那堪燕市口,愁坐听鸣螀”,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燕市口,并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愁绪。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着,听着远处传来的蝉鸣,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愁苦。这一句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声音,将诗人的孤独和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和人生离合时的感慨与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抒情诗。
猜您喜欢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秋日书怀即寄谢酉卿
清·缪徵甲
仗剑出门去,飘然客又归。黄金从古重,青眼觉今稀。淮北凉先到,江南露欲晞。故人千里外,应亦念柴扉。
夜凉
明·殷奎
玉露凉生昨夜秋,芙蓉香老柳枝愁。故园归思知多少,卧听残更转戍楼。
清明二首(其二)
唐·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
徐光岳至(其二)
明·庄昶
江门千古地,来往有南川。夫我何为者,相过亦此贤。水花无别趣,庭草有真传。活水亭前月,能留共老年。
醉落魄·音托·本调
明·俞彦
青骢紫陌。花丛里戟门深宅。障泥绣锦珊瑚策。问柳章台,折取旧春色。笙歌日暮能留客。山公沉醉接䍦侧。院西渐隐姮娥魄。拌取明朝,短梦小窗白。
寿诗
明·陶安
天地结成龙虎气,庙堂倚作栋梁材。军民远近欢声动,吴楚东南寿域开。大将风行威万垒,老人星现近三台。年年好景逢秋九,黄菊香中捧玉杯。
西江月(其一)壬辰自寿
宋·程珌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见仙槎。秋色分明如画。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降祥作善岂其差。永作渔樵嘉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