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绿
写景
春天
绿草绿波
山水
抒情
离别

赏析

这首《春江行》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壮丽景色与细腻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日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卷。首句“春江南北疑无岸,绿草绿波连不断”,开篇即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春日的江南,水天一色,绿草与绿波相连,仿佛无边无际,给人以广阔而生机勃勃的印象。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江南水乡的辽阔与生机。接着,“一女红妆出浣纱,恰如镜里见桃花”两句,通过一位女子在河边浣纱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江南春日的柔美与和谐。女子的红妆映衬着清澈的水面,如同镜中桃花一般,既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裌衣犹冷过寒食,云度春阴半江黑”描绘了春日傍晚的景象。寒食节过后,天气依然有些凉意,乌云遮蔽了部分江面,使得江水显得有些昏暗。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浦口风多潮正深,轻舟摇荡愁人心”则通过描绘江面上的轻舟和多风的浦口,表现了春天特有的宁静与忧郁。轻舟在波涛中摇曳,似乎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最后,“鹧鸪暮啼归路远,飞絮茫茫楚王苑”以鹧鸪的啼声和漫天飞絮为结尾,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鹧鸪的啼鸣,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而飞絮则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整个画面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综上所述,《春江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高启

921首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