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夕
寄
怀
契
上
人
已
见
槿
花
朝
委
露
,
独
悲
孤
鹤
在
人
群
。
真
僧
出
世
心
无
事
,
静
夜
名
香
手
自
焚
。
窗
临
绝
涧
闻
流
水
,
客
至
孤
峰
扫
白
云
。
更
想
清
晨
诵
经
处
,
独
看
松
上
雪
纷
纷
。
秋景
写花
槿花
写山
孤峰
抒情
节气
秋夕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幽静生活和深邃情感。开篇“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两句,通过槿花的开放和孤鹤的孤独,表达了僧人对世俗之事的淡泊与悲凉之情。紧接着,“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两句,则展现了僧人的超然物外、心无挂碍,以及他们在寂静夜晚中通过焚香来净化心灵的场景。这不仅是对佛教修行生活的一种写照,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逃离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僧人的隐逸生活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境。这里,“窗临绝涧”、“客至孤峰”,都营造出一种高远脱俗的意境。最后,“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两句,表达了僧人在清晨诵经时对信仰的虔诚,以及面对松上纷飞的雪花时的孤独感受。这不仅是对僧人日常修行生活的一种描绘,也是诗人对于那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状态的一种向往。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隐逸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守、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以及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皇甫曾
44首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猜您喜欢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踏莎行(其一)九日西山
宋·高观国
水减堤痕,秋生屐齿。瘦筇唤起登高意。翠烟微冷梦凄凉,黄花香晚人憔悴。怀古风流,悲秋情味。紫萸劝入旗亭醉。玉人相见说新愁,可怜又湿西风泪。
玉山佳处赋得山中好长日
元·陆仁
山中好长日,流景丽蓬瀛。池台带兰薄,水色上帘旌。兴言春再交,嘉鸟相和鸣。木桃源上芳,洵美粲条英。延念顾长康,散息志虑清。岂不怀爵服,驰逐正营营。驰逐非所慕,高情谅难并。
上陵避雨玉城寺待孔时希大不至(其二)
明·王云凤
凉雨潇潇去复留,高人何处系吾愁。老僧相见坐无语,一院野花山寺秋。
海山
宋·陆游
补落迦山访旧游,庵摩勒果隘中州。秋涛无际明人眼,更作津亭半日留。
南雄八景诗(其一)庾岭寒梅
元·程文表
岁暮江南意若何,琼瑶枝上觉春多。罗浮有梦啼青鸟,玉宇无尘倚素娥。自古松筠同节操,由来鼎鼐待调和。可人怀抱清如许,楚调应裁白雪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