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买田,买田忆从延祐年。
官府购买田地,这回忆起从延祐年间就开始了。
官出缗钱输里正,要买膏腴最上阡。
官府用钱币支付给里正(地方官员),用来购买最肥沃的田地。
不问凶荒岁水旱,岁纳亩粮须石半。
不管遭遇旱灾还是水灾等自然灾害,每年每亩田地都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
农家无收里正偿,卖子卖妻俱足算。
如果农家没有收成,里正就要负责赔偿,甚至要卖儿卖女来补足粮食的数量。
每岁徵粮差好官,米价官收仍助钱。
每年征收粮食时,差事由好官执行,而官府也会以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并额外给些钱。
不是军储与官俸,长宁寺内供斋筵。
但这些钱并不是用于军备或官员的俸禄,而是被用来供奉长宁寺内的斋筵。
寺僧食饱毳帽红,不知农耕水旱与荒凶。
寺里的和尚们吃着饱饭,戴着红色的毳帽,他们不知道农田的水旱和荒芜情况。
里正陪粮家破荡,剥肤槌髓愁难穷。
里正因为要陪粮,家破人亡,他们的生活变得极度困苦。
普天之下皆王土,赋税输官作编户。
普天之下都是王土,所有的赋税都要上交给官府,作为编户的民众需要按时交纳。
春秋祭祀宗庙中,长宁僧饭真何补。
在春秋的祭祀活动中,长宁寺的和尚们吃的饭食与民众的苦难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
官买田,台不谏,省不言,不知尧汤水旱日,曾课民粮几千石。
官府购买田地,却无人劝谏,省级官员也不发表意见。他们不知道尧舜时代的水旱灾害时,曾经向民众征收过多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