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不安
拼音
zuò lì bù ān
释义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解析
“坐立不安”与“坐卧不宁”有别:“坐立不安”多用在口语里;“坐卧不宁”多用在书面语里。
示例
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典故
“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