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释义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析
①“得寸进尺”和“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不同在于:①“得寸进尺”的语义重些;表示胃口越来越大;越要越多;越逼越紧。②“得陇望蜀”的要求一般较具体是“得到这个;还要那个”的意思;“得寸进尺”的要求有时是具体的;有时则是不具体的。②“得寸进尺”和“贪得无厌”;都有“不满足于所得”的意思。但“得寸进尺”偏重于逐步进逼;“贪得无厌”偏重于贪婪地追求。
示例
法国得寸进尺,五年以后吞并了整个南圻,而心犹未足,还打算攘夺北圻,仅留下中圻给越南。(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典故
战国末期,秦、韩、赵、魏、齐、楚、燕七雄争霸,其中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其他六国,以统一天下。昭王三十六年,准备以穰侯领军,越过韩、魏两国而伐齐。但当时秦国的策士范雎以为此法不可行,便阻止秦国的进攻,并向昭王献上“远交近攻”的策略。他说:“现在齐国势力算是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军队必须要经过韩、魏两国,这就已经不符兵法了,而且如果出兵过少,难以取胜;出兵过多,又有伤国力。即使打胜了,齐国的土地必须越过韩、魏两国才能到达,距离如此遥远,根本也很难守住,所以不如采『远交近攻』的策略,慢慢向外拓展,如此所得的一寸一尺土地,都将稳稳当当地为大王您所拥有,就能逐渐统一天下了。若舍此法而偏偏要去攻打相隔遥远的国家,那不是很荒谬的一件事吗?”秦昭王听了以后,便采用范雎的策略,积极向东侵略,果然在许多战役中取得胜利,迫使另一强国楚国数度迁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基础。在范雎劝谏秦王的话中有“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本是指攻打所得土地,每一寸、每一尺都掌握在秦王手中,后来“得寸进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语义有所差异,指的是为得到一些利益,即想进而获得更多利益,用来比喻贪得无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