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无恙

拼音
ān rán wú yàng
释义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指经历危险的事故没有受到伤。
解析
“安然无恙”与“平安无事”有别:“安然无恙”着眼于说明未受损失;“平安无事”着眼于说明未发生事故。
示例
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典故
“恙”是传说中的一种啮虫。《风俗通义》上记载:“恙,噬人虫也,食人心。人每患苦之,故俗相劳问者云『无恙』,非为病也。”由于古人居住环境卫生较差,容易被恙咬伤,引发疾病,所以“恙”就成了疾病、灾祸的代名词。有小病的话,就称为“微恙”、“小恙”,没有病就是“无恙”。在《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赵威后接见齐王派来的使者,还没有将国书拆开,赵威后就问齐国使者道︰“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百姓们都好吗?齐王也好吗?”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奉大王的命令出使贵国,威后您却先问收成和百姓,然后才问大王好不好,岂非尊卑颠倒了吗?”赵威后就回答说︰“你说的不对。如果没有好的收成,那百姓怎么能过好日子?如果没有百姓,哪里来的国君?难道你要我舍本问末吗?”此处《战国策》原文就用了“无恙”,可见“无恙”一语通行甚早。后来演变成“安然无恙”这个成语,用来表示平安没有疾病、祸患等事故。
故事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继位即赵孝成王,由太后赵威后执政。秦国进攻赵国,赵威后把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换取齐国的军事援助。危机过后,齐王派使者到赵国。赵威后先问齐国收成,然后再问齐王的身体是否无恙。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