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
拼音
qióng tú mò lù
释义
穷途:绝路。末路:路尽头。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析
“穷途末路”和“走投无路”;都含有“无路可走”的意思。不同主要在语法功能和词语搭配上。“穷途末路”常作“到、临”等动词的宾语。“走投无路”不能。“走投无路”常作“逼”等词的补语;“穷途末路”不能。
示例
对穷途末路拒不投降的敌人,我们要全部地消灭。
典故
“穷途末路”系由“穷途”及“末路”二语组合而成。 “穷途”见于《周书・卷四一・王褒列传》中王褒〈与周弘让书〉。南北朝时,西魏攻陷江陵之后,王褒等南方文士被带至北方,成为北周文坛的主力,齐梁文风随之北传。北周明帝及武帝在位期间均雅好文学,极为礼遇庾信、王褒等人。王褒以擅长写应用性的骈文著称,武帝之后凡朝廷的重要诏书,均令王褒草拟。在抒情作品上,王褒的产量则不如庾信丰富,但也有如〈与周弘让书〉,向南方故友倾诉旅居异乡、南归无望心情的作品。其文“嗣宗穷途”中的“嗣宗”指的是阮籍。阮籍,字嗣宗,为三国名士。据说,他经常独自驱车至山中人烟罕至、无路可走之处,以痛哭狂啸来抒发心中的郁闷不平。王褒借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伤及忧惧。 “末路”则见于《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邹阳》中邹阳的〈上书吴王〉,邹阳,齐人,汉初时事吴王濞。吴王有意造反,邹阳上书劝谏,他先引秦朝覆灭之事为鉴,然后点出本意。文中说明秦朝极盛之时,虽然统有天下,但是到了“晚节末路”,各路豪杰起义,咸阳危殆,最后灭亡,主要的原因就是宗室诸侯不肯相救。其中“末路”是指朝代的末期,引申比喻没落衰亡,穷困潦倒的境地。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穷途末路”,用来形容无路可走,处于十分穷困的境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