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家
杂
诗
(
其
二
)
爰
居
骇
钟
鼓
,
山
鹿
思
丰
草
。
人
生
盖
有
道
,
称
心
故
言
好
。
三
季
事
纵
横
,
薄
俗
任
机
巧
。
上
势
列
牢
衡
,
下
董
乡
三
老
。
放
废
诗
书
文
,
倾
身
营
一
饱
。
高
者
尚
清
谭
,
误
国
亦
非
小
。
世
事
若
虮
虱
,
爬
梳
不
可
了
。
多
谢
诸
老
翁
,
推
襟
送
怀
抱
。
田园抒情
人生哲理
古风词
译文
爰居之地惊动了钟鼓之声,山间的鹿思念着丰美的青草。
人生确实有其规律,称心如意的事情自然会说出好话。
世事纷繁复杂,变化多端,人们容易沉溺于薄情俗世,过分追求机巧。
统治者制定法律来平衡权力,地方上有德高望重的长者来管理。
废弃诗书文章,只顾眼前温饱。
有些人崇尚清谈高论,然而他们的错误也很大,甚至可能误国。
世事如同虮虱一般微小,但繁多复杂,难以梳理清楚。
感谢那些老先生们,他们推心置腹地送给我他们的关怀和祝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感慨。首句“爰居骇钟鼓,山鹿思丰草”以山中鹿对丰茂草地的向往,暗示出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接下来,“人生盖有道,称心故言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认为满足于内心所求就是美好的。然而,诗中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三季事纵横,薄俗任机巧”暗指世事纷繁,人心狡诈,这与诗人理想中的淳朴生活形成对比。上层统治者“上势列牢衡”,下层则由“下董乡三老”管理,反映出等级制度的存在。诗人批评那些“放废诗书文,倾身营一饱”的人,他们过于追求物质,忽视了精神文化的修养。“高者尚清谭,误国亦非小”指出,即便是地位较高的人,如果只关注空谈而不务实,也可能对国家造成损害。最后,诗人感叹世事如虮虱般繁多难理,表达出对世间纷扰的无奈,同时也感谢那些能推心置腹的老人们。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猜您喜欢
题斋壁
宋·陆游
平生喜萧散,垂老厌奔走。三年镜湖上,乐事未曾有。晨开一卷书,暮把一卮酒。病除觉身轻,赤脚自蹋藕。乃知造物意,亦未弃衰朽。今夕月殊佳,出门唤邻叟。
次陆北岩韵二首(其一)
元末明初·陶宗仪
庐外圭田二亩强,乡邻佣力为移秧。百年冈垄衣冠閟,一径楸梧雨露凉。天地无情身老大,山林有分发苍浪。急流勇退人争羡,喜见春风日载阳。
陈镜河舍人澄清
清·杨浚
药阶旧侣渐凋零,待漏曾同数晓星。早脱朝衣成小隐,田园生计付东溟。
和归田园居六首幽居鲜人事日涉舍后池上有作(其一)
明·唐时升
士方不遇时,意气常鞅鞅。野鹤在鸡栖,能无云际想。羽毛正离披,九霄安得往。君看园中蔬,亦因膏雨长。人生何不为,达者贵道广。衡门且栖迟,世人正卤莽。
和陶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穫
宋·吴芾
渊明事南亩,躬自穫岩隈。虽复竭吾力,却得舒我怀。所收既不薄,卒岁事可谐。邻家相慰劳,竞持酒与鸡。留连相酬酢,入夜未能回。回思往岁歉,举目俱堪哀。忧心今幸释,笑口何妨开。须.....
閒居即事
宋·俞德邻
尘外江村野老家,穷年兀兀笑盘蜗。素琴横膝一尊酒,纱帽笼头七碗茶。编竹作桥看蚁渡,种花成坞听蜂衙。閒中自有经纶事,寄语时人莫笑哗。
岁晏迁居
宋末元初·仇远
借榻青安恰一年,年穷何事复谋迁。官閒空绾文章印,水浅难移书画船。稚子欢呼新入屋,老夫叹息早归田。人生聚散如凫雁,极目江湖万里天。
留宿田家
宋·郭印
迟落前溪水,田家借一椽。容身函丈地,阖眼湿薪烟。马饲牛栏下,人眠狗窦边。此行频窘涩,吾意亦安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