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
斋
消
夏
(
其
二
)
苏
张
游
说
早
空
还
,
上
相
星
轺
指
马
关
。
国
计
输
金
兼
割
地
,
儒
臣
抗
疏
欲
移
山
。
辽
阳
城
郭
千
旗
外
,
横
海
楼
船
一
炬
间
。
毕
竟
将
军
能
胜
敌
,
降
书
递
后
尚
雍
娴
。
历史怀古
边塞战争
写景抒情
赞美赞颂
译文
翻译:苏秦和张仪早先游说各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在他们已回到(朝中),高官上相的星轺(古代官吏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指向了马关(地名)。
翻译:国家的计划中不仅输出了大量金银,还割让了土地,而儒臣们则通过上奏疏(向皇帝提出建议的文书)表达自己的意见,想要以山一样的意志和决心抵抗。
翻译:在辽阳城外的千旗之中,横海楼船(一种大型战舰)在一把火炬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显眼。
翻译:最终,将军能够战胜敌人,在递送降书之后,仍然保持着雍容大方的风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政治场景中的冲突与和解,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首联“苏张游说早空还,上相星轺指马关”以苏秦、张仪的游说策略为引子,暗示了外交手段的尝试与失败,随后“上相星轺指马关”则点明了具体的地点,预示着紧张的对峙局面。颔联“国计输金兼割地,儒臣抗疏欲移山”展现了国家利益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国家可能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金钱和领土的牺牲;另一方面,儒家士大夫们则坚持道义,试图通过谏言来改变这种局面,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颈联“辽阳城郭千旗外,横海楼船一炬间”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辽阳城外千旗飘扬,战事正酣,而远处的海面上,楼船在熊熊烈火中燃烧,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尾联“毕竟将军能胜敌,降书递后尚雍娴”则揭示了最终的结局,尽管战争激烈,但最终还是依靠军事力量取得了胜利。在和平到来之后,双方能够保持冷静与克制,显示出一种成熟的政治智慧和对和平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也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在冲突后恢复秩序的努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六朝门·后魏武帝
唐·周昙
太武南征似卷蓬,徐阳兖蔡杀皆空。从来吊伐宁如此,千里无烟血草红。
献州道中
宋·文天祥
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十步九崎岖,山水何破碎。坐令管仲小,自觉伯夷隘。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骅骝出清庙,过都真历块。历.....
咏汉武帝
唐·王无竞
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台。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挽王之夔联
清·吴恭亨
上马杀贼在西南滇,看犹子跻专城二千石;徒杠济人于小弱郑,哭我公旷名世五百年。
襄阳咏史(其四)樊城
金末元初·李俊民
暂来朱序秦还守,初入曹仁汉复攻。颠倒江山今几主,樊侯依旧袭周封。
历阳十咏(其三)濡须坞
宋·贺铸
孙郎昔鹰扬,曹瞒方虎视。敢忘板筑勤,远挫兵锋锐。俄闻青盖谣,无复金陵气。六代迭倾亡,长江亦平地。
次明仲韵(其一)
宋·赵鼎
曾谒祥曦羽盖黄,天衣纷扰御炉香。蒙尘草莽干戈隔,坐看边氛蔽日光。
读鄂王传
明·韩子祁
山前山后尽王庭,大将旌旗压柳营。海上浮图俱下驷,岳家赤帜有先声。两宫未复元戎意,九伐方张国贼生。五国城枯南望眼,康王已是讳称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