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怀古
边塞战争
写景抒情
赞美赞颂

译文

翻译:苏秦和张仪早先游说各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在他们已回到(朝中),高官上相的星轺(古代官吏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指向了马关(地名)。
翻译:国家的计划中不仅输出了大量金银,还割让了土地,而儒臣们则通过上奏疏(向皇帝提出建议的文书)表达自己的意见,想要以山一样的意志和决心抵抗。
翻译:在辽阳城外的千旗之中,横海楼船(一种大型战舰)在一把火炬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显眼。
翻译:最终,将军能够战胜敌人,在递送降书之后,仍然保持着雍容大方的风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政治场景中的冲突与和解,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首联“苏张游说早空还,上相星轺指马关”以苏秦、张仪的游说策略为引子,暗示了外交手段的尝试与失败,随后“上相星轺指马关”则点明了具体的地点,预示着紧张的对峙局面。颔联“国计输金兼割地,儒臣抗疏欲移山”展现了国家利益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国家可能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金钱和领土的牺牲;另一方面,儒家士大夫们则坚持道义,试图通过谏言来改变这种局面,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颈联“辽阳城郭千旗外,横海楼船一炬间”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辽阳城外千旗飘扬,战事正酣,而远处的海面上,楼船在熊熊烈火中燃烧,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尾联“毕竟将军能胜敌,降书递后尚雍娴”则揭示了最终的结局,尽管战争激烈,但最终还是依靠军事力量取得了胜利。在和平到来之后,双方能够保持冷静与克制,显示出一种成熟的政治智慧和对和平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也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在冲突后恢复秩序的努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