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
思乡情感
季节
战争怀古
寒冬
借景抒情
孤独伤怀

译文

暮钟声声响起,落日余晖中,我悠然自得地呼唤着酒。
时光已经过去,人们的心情也各不相同,但风景依旧,到处都一样。
谁能理解我经历的百战艰辛,平生唯有孤忠自慰。
坐在寒灯下直到深夜,远方的思绪悠悠地飘向海东。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名为《普宁寺度岁》。诗中描绘了诗人于寺庙中度岁的场景,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忠诚与国家安危的深沉思考。首句“落日萧萧起暮钟”,以夕阳西下、钟声悠扬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接着,“祗园呼酒亦从容”一句,描绘了诗人于寺庙中饮酒的情景,虽处庄严之地,却能保持一份闲适与从容,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超脱。“时华已谢群情异,风景相将到处同。”这两句诗对比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复杂世态的感慨。尽管人们的情感和境遇各不相同,但自然的景色却在不同的地方展现出相似的美丽,寓意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百战谁能宽束带,平生自慰有孤忠。”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忠诚的自豪与欣慰。在经历了无数战斗与挑战后,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忠诚,实属不易,诗人对此感到无比骄傲。最后,“残宵坐对寒灯尽,远思悠悠在海东。”诗人独坐至深夜,面对寒灯,思绪万千,远眺东方,似乎在思考着更广阔的世界与未来的方向。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深邃,也暗示着他对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深深关切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安危以及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感。

戚继光

246首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