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丘
一
咏
三
天
风
雨
百
花
催
,
独
赏
幽
兰
倚
槛
栽
。
俯
瞰
田
间
浮
麦
浪
,
舆
情
足
食
即
春
台
。
写景
田园
咏物
春景
赞颂
写幽兰
山水
抒情
赏析
此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句“三天风雨百花催”描绘了连续的风雨过后,百花凋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略带哀愁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哀愁之中,而是转向了对另一种生命力的赞美——“独赏幽兰倚槛栽”。幽兰在风雨之后依然独立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质。接着,“俯瞰田间浮麦浪”一句,视角转换至广阔的田野,麦浪随风起伏,象征着丰收的希望和大地的生机。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含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谐与繁荣。最后一句“舆情足食即春台”,表达了诗人对于民众生活富足、粮食丰盈的美好愿景。这里的“春台”既指春天的台地,也隐喻为人们心中的乐土,强调了物质富足与精神愉悦的统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风雨摧残与幽兰独立、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坚韧、自然美景以及理想社会的深刻感悟和美好祝愿。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