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宿
怀
使
便
记事
民生
抒情
春景
情感
地域
悯农
地方行政
季节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过宿迁县》。诗中表达了对宿迁县去年受灾情况的关注和对救灾行动的期待。诗中提到皇帝在春天南巡时,看到百姓生活还未恢复,心生忧虑。他强调了保护百姓安全的重要性,并希望救灾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民众流离失所。皇帝还提到了负责执行救灾政策的官员,要求他们妥善处理赈济事宜,确保物资分配公平合理,同时关注偏远地区的情况。诗中也描绘了皇帝在两个月后再次经过宿迁县时,看到田野间麦色丰收,百姓生活有所安定的场景,表达了内心的喜悦。最后,皇帝询问地方官员,得知三县的情况都与所见相似,表示虽然恢复元气不易,但至少能缓解燃眉之急。诗中描绘了孩童和老人在路边跪拜的情景,表达了对皇帝关心百姓疾苦的感激之情。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体恤民情、重视民生的态度。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降旨回銮时取道徐州视河工诗以纪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麦.....
和南皋春阴苦寒
明·黄衷
招摇先为转鸿濛,有客残貂尚避风。已觉南陬旸谷暗,悬知西塞雪庐穹。寻梅箬帽履何素,煨芋山炉火自红。独坐书床闲料理,三春云物会昭融。
喜度岭
唐·张说
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雷雨苏虫蛰,春阳放鸴鸠。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乡.....
点绛唇(其二)
宋·晏几道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拚得音尘绝。杏子枝边,倚处阑干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事无人说。
送王对南太史奉使蜀藩册封十韵
明·于慎行
持节兰台著作郎,绯衣朝下出明光。千秋茅土传新渥,三晋云山识旧乡。马度宜春花似雨,鸡鸣函谷月如霜。雄图百二蝉声里,栈阁三千鸟道傍。负弩奔趋巴郡吏,开函拜舞汉亲王。锦官城入空.....
沅江晚泊二首(其二)
明·王守仁
春来客思独萧骚,处处东田没野蒿。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流民失业乘时横,原兽争群薄暮号。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榼饷东皋。
石民瞻作县彭泽集贤赵子昂画马赠别后为他人持去二十年后复得之题诗以识之
元·陆友
朝踏长安尘,暮倾渭城酒。风流赵集贤,画马当折柳。晚凉池上洗马归,圉人控鞍不受羁。此马自是玉龙种,想见明窗貌得时。题诗人物不可作,北雁南云总离索。旧游回首二十年,今日重看宛.....
春雨二首(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夏曾佑
人声漏点听难详,草草登车梦故乡。湿遍征衣疑别泪,折来官柳悟韶光。轮痕满地同心乱,铃语如年识夜长。回首江南行乐地,绿荫应满郁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