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
起
晓
起
凭
轩
楹
,
林
泉
供
静
怡
。
假
山
凝
宿
润
,
新
花
濯
故
枝
。
洒
然
衣
袂
凉
,
九
夏
如
秋
时
。
俯
仰
足
适
兴
,
何
必
登
崇
台
。
是
时
甘
雨
足
,
膏
泽
遍
草
莱
。
念
彼
垄
亩
间
,
新
秧
正
含
滋
。
抚
景
廑
重
农
,
岂
以
恣
游
嬉
。
恭
已
奉
三
无
,
澄
心
待
万
几
。
写景
抒情
夏景
自然赞美
怀农情
田园
惜时
译文
清晨起来,我靠着轩窗,林间的泉水让我心静怡然。
假山因蓄积了夜雨显得润泽,新开的花朵在旧枝上娇艳欲滴。
衣服轻飘飘的,感觉凉快,即使在盛夏也如入秋时节的凉意。
我无论仰观俯视,都能随心所欲地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又何必去登高远望呢?
此时甘霖充足,滋润了大地,使草木茂盛。
想到那田垄之间,新秧苗正滋润地生长。
我怀着对农业的关切和重视,岂能只为了游玩而欣赏景色?
我以恭敬之心对待一切事务,静心等待处理各种事务。
赏析
此诗描绘了清晨起床后,诗人站在窗前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观察到假山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凝重,新长的花朵在清洗过的老枝上绽放,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仿佛整个夏天都变得如同秋天一般凉爽宜人。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的自在与满足,认为无需登高望远,俯仰之间便足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此时正值甘霖充沛,大地得到了充分的滋养,草木茂盛。诗人联想到农田中的新秧正在生长,心中不禁感慨于农事的重要性,意识到即使是享受自然之乐,也不能忘记对农业的尊重和关注。最后,诗人以“恭己奉三无,澄心待万几”结束,表达了他作为君主的谦逊态度和对国家政务的专注,体现了其深沉的政治情怀。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