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
山
道
院
万
钟
鼎
食
不
到
我
,
正
自
不
必
西
山
饿
。
饭
山
云
气
如
炊
烟
,
三
餐
而
返
肠
果
然
。
临
川
丞
相
有
素
愿
,
何
处
独
无
鱼
羹
饭
。
劝
君
饭
客
先
饭
穷
,
往
往
乞
丐
皆
英
雄
。
写景抒情
劝诫励志
咏物哲理
写人
情感怀古
译文
“万钟鼎食不到我,正自不必西山饿。”可译为:“我并不需要那些盛宴佳肴,也并不需要在西山因饥饿而苦痛。”
“饭山云气如炊烟,三餐而返肠果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食物丰盛如云气般升腾,但我仍保持节制,只吃三餐,吃完后感觉肚子很满足。”)
“临川丞相有素愿,何处独无鱼羹饭。”可以解释为:“临川的丞相有着一贯的愿望,无论在哪里,都有鱼羹和饭食可以享用。”
“劝君饭客先饭穷,往往乞丐皆英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劝你,在款待客人之前先让穷人吃饭。很多时候,即便是乞丐,他们也有着不凡的品格和能力,都是英雄。”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黄石翁的《饭山道院》充满了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首句“万钟鼎食不到我,正自不必西山饿”,以“万钟鼎食”比喻富贵荣华的生活,暗示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诗人的淡泊名利之心。诗人认为,自己并不需要那些富贵之物,也不必像隐居于西山的古人那样因缺乏食物而饥饿,表达了他对物质的超脱态度。接着,“饭山云气如炊烟,三餐而返肠果然”,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他以山中的云气比作炊烟,形象地说明了他每日三餐的简单生活,同时也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这里的“果然”二字,既是对生活状态的真实描述,也包含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肯定。“临川丞相有素愿,何处独无鱼羹饭”,通过提及临川丞相的素愿,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里不仅指出了诗人希望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中某些权贵追求奢华生活的讽刺。最后,“劝君饭客先饭穷,往往乞丐皆英雄”,是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他建议在招待客人时,应优先考虑那些贫困的人,因为真正的英雄往往不为物质所困,他们的精神力量才是最宝贵的。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呼吁,也展现了他对人性光辉的深刻认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王九山提刑于子城西旧宅累石作小阜见示五言因次韵奉呈
宋·薛嵎
幽怀随所寓,数石几窗前。荆棘傥迷道,山林空浩然。云生宁择地,龙处即为渊。谁谓达观士,终当违市廛。
如梦令(其三)掬水月在手
明·夏言
宝镜碧空才展。玉指银盘新盥。孤影落清波,欲把广寒抟转。休叹。休叹。人与嫦娥不远。
破阵子·端午用晏元献韵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孔雀罗衫浅淡,牡丹纱槅通明。自照水边鬟黛影,总厌花间笑语声。钗头艾虎轻。画省袍靴已散,小帘巾扇相迎。未觉今年重五负,又道昨宵双陆赢。脸霞和酒生。
偈颂七十一首(其八)
宋·释了惠
两手指天地,周行步更多。可怜黄面老,螃蟹落汤锅。
慵庵
宋·白玉蟾
绛阙清都旧姓名,此生落魄任天真。横窗古砚前朝水,挂壁闲琴几日尘。幽草莫锄沿日静,落花不扫衬苔匀。倩风来作关门仆,借月权为伴酒人。书吏无言舌滋味,关山不动画精神。有茶不作蜗.....
寄嘉善曹慈山先生
清·茹纶常
过江风雅漫评量,南望心知属魏塘。老去经传秦博士,岿然人重鲁灵光。漱秋小试来禽帖,依绿闲抄种树方。最是高怀容问字,一编曾记远相将。
饮襄阳沈氏家醉题侍儿小莹裙带
宋·李廌
旋剪香罗列地垂,娇红嫩绿写珠玑。花前欲作重重结,系定春光不放归。
还自凤城寄谢潘孺文太学
明·陈邦彦
胜赏烦相命,高轩枉再过。君应怜意气,予自笑磋砣。旅馆蒹葭思,青灯杕杜歌。不辞课僮仆,长为剪藤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