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夕
归
去
若
不
早
,
胡
为
尚
滞
淫
。
乍
醒
残
夜
梦
,
犹
役
隔
年
心
。
境
习
忘
殊
俗
,
栖
卑
想
故
林
。
一
灯
相
对
坐
,
聊
复
白
头
吟
。
节日
佳节
寒节
怀古
思乡
抒情
读有感
对镜独坐
译文
1、如果归去得太晚,为什么还迟疑不决、拖延不归呢?
2、突然从残夜中醒来,梦中还牵挂着隔了一年的心事。
3、虽然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但心中仍然向往着故乡的森林,怀念着过去的家园。
4、独自一人,面对一盏灯光坐着,姑且吟咏着白发老人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除夕》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归去若不早,胡为尚滞淫”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紧迫、不应拖延归家的急切心情。接着,“乍醒残夜梦,犹役隔年心”两句,运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疲惫,即使在短暂的清醒中,仍被过去一年的思绪所牵绊。“境习忘殊俗,栖卑想故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说,无论身处何地,何种环境,内心深处总是怀念着那片熟悉的故土,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最后,“一灯相对坐,聊复白头吟”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独自面对一盏孤灯,借吟诵来排遣心中的孤独与忧愁,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淡泊。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时间、空间、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朱景英
225首
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乾隆十五年解元。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尝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日札》、《畬经堂集》、《研北诗馀》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十二时·偶忆
清·陈维崧
绵濛二月如酥雨,做出销魂天气。更独客、冷清清地。拚只向、红篝倚。灯灺香焦,天寒酒醒,往事难提起。想那日、元夜迷藏,禊日秋千,人在绿杨丝里。更当初、戟门嬉戏。一部烟花轶记。.....
清明登先江安人陇有感(其一)
明·邹元标
艰危曾共尔,舍我竟仙游。云佩飘何处,鸾台黯不收。乾坤难寄恨,日月此堪愁。却忆鼓盆者,何心得自由。
除夕客中
明·郭辅畿
客途逢岁尽,壮序叹时新。风雨愁慈母,烟花厌远人。一身同过雁,千古怨红尘。珍重明朝景,扶桑已浴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