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丹药
修炼
火候
烹炼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张伯端创作的《绝句六十四首》中的第十三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道家修炼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隐喻内丹修炼的过程。"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崙阴与阳。" 这两句诗借用了五行学说中的元素相生相克之理,"坎"代表水,"电"象征雷鸣,"烹"则是煮的意思,暗示着水能化解金属之意,显示出万物相互作用、转化的哲思。"火发昆崙阴与阳"中的"昆崙"是指远古神话中西方的神山,也象征着太阳和火焰,"阴与阳"则暗示了宇宙间阴阳对立统一之理。"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在修炼过程中,通过内外兼修,将身心调和至极致,达到内丹成熟的境界,从而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二物"可能指的是阴阳、真假等对立统一的元素,而"自然丹熟遍身香"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修炼成功后的美好状态。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出作者对于道家哲学和内丹修炼理念的深刻理解。

张伯端

139首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猜您喜欢

临江仙
元·牧常晁
打破这阳炉阴鼎,跃番黑汞红铅。龟蛇龙虎总虚言。六根并四大,阴物一齐捐。有个天然真一种,非心非肾非玄。不容口意识情传。修丹如此到,可谓大罗仙。
五言(其十)
唐·吕岩
姹女住离宫,身边产雌雄。炉中七返毕,鼎内九还终。悟了鱼投水,迷因鸟在笼。耄年服一粒,立地变冲童。
金丹诗诀(其五十七)
宋·陈楠
大药须凭神气精,采来一处结交成。丹头只是先天气,鍊作黄芽发玉英。
蓦山溪·示门人
元·王处一
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金花结,玉泉流,全体神光满。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三.....
金盏子
元·王吉昌
锁猿心。虑沉沉。冥冥杳杳玄机运。南天火,北渊金。开汞鼎,虎龙吟。滋九气,剥群阴。酒勤斟。韵风琴。断送木童洪醉饮。六腑畅,五神歆。济圣域,脱凡襟。清净体,鬼神钦。
罗浮翠虚吟
宋·陈楠
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何处一沙鸥。吾将蜕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指示铅汞两.....
无俗念·火候不正
元·王吉昌
周天火候,要升沉飞伏,无差无错。气运前升穿绛阙,透上九天熏烙。两目难开,终为大患,急急须臾拨。迁延岁月,变成魔境沦落。六神失御猖狂,三尸放荡,五贼俱成恶。要镇炎炎归玉路,.....
金丹诗诀(其七)
宋·陈楠
鍊成玉液玉神丹,擒制龟蛇顷刻间。已是中成消息处,玉炉养火莫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