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怀
绿
鹿
怀古
山水
写景
咏物
抒情
思乡
怀旧
爱情
节令

译文

你看那湘山高耸,湘水碧绿,泪痕染遍了琅玕的色彩。
雪浪早晨与青草相接,傍晚时分的愁云则向苍梧山合拢。
当年帝女从璇宫降临,曾在沩汭之地听到礼仪秩序的隆重。
已经靠近松树和云雾开启了第二座庙宇,又看到日月映照着她的双瞳。
穿着华丽的衣裳弹奏着琴曲,是天家的乐趣,星辰璀璨的宫室中,明珠幄帐交相辉映。
阿阁之上弹奏着素女弦,天庭中尽是演奏皇姱曲。
从刻玉的地方下到南天,翠辇金舆便不再回来。
就像胶船沉入汉水,又像遗剑悲痛桥山。
桥山一去成为千古绝唱,九疑山在天边留下灵琐。
玉轪难以乘上悬圃的风,明珰空自望着涔阳浦。
涔阳江浦让她魂消魄散,又驾飞龙追逐晚潮。
帝子在江上扬起灵动的瑟音,夫君则以洞庭箫声表达愁思。
瑟声箫声远去,人们何在?乡里的习俗依然流传,芭蕉树依旧不改。
贝阙珠宫的事已经渺茫,兰桡桂枻空留烟霭。
千年的哀怨引发了骚人的感慨,怀古之情使人们同感远别的悲伤。
秋风中薜荔摇曳,山鬼哭泣;傍晚雨中鹧鸪鸣叫,客船上的人听得到。
来到这里靠着船寻找遗迹,古木萧萧,台阶上长满青苔。
庙中的火光在鹿角矶上闪烁,寒潮呜咽着巴陵城外。
当屈原写《离骚》时书还未焚毁,书生们的猜测总是纷繁复杂。
我希望将北渚江头的江水取来,洒向高唐峡里的云中。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李含章的《黄陵庙怀古》以湘山、湘水为背景,描绘了黄陵庙祭祀的盛况和帝女湘妃的传说。诗中通过“泪痕染遍琅玕色”、“愁云暮向苍梧合”等句,渲染出一种凄凉而神秘的气氛,展现了湘妃对舜帝的深情与哀思。诗人借湘妃之口,追忆昔日皇家祭祀的辉煌,如“松云开贰室”、“日月丽重瞳”,以及音乐歌舞的盛况。然而,“翠辇金舆不复还”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物是人非,湘妃的离去成为永恒的遗憾。接下来,诗人通过“胶舟沈汉水”、“遗剑恸桥山”的典故,表达了对湘妃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湘妃的哀怨之情化为江上瑟音和洞庭箫声,传递给后世。“贝阙珠宫事渺茫”、“寒潮呜咽巴陵郭”等句,描绘了黄陵庙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最后,诗人借屈原的《九歌》表达对湘妃的哀悼,以及对历史遗迹的凭吊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黄陵庙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传说的深情缅怀,以及对人生的哲理反思。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