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
滪
堆
江
中
石
屏
滟
滪
堆
,
鳖
灵
夏
禹
不
能
摧
。
深
根
百
丈
无
敢
近
,
落
日
纷
纷
凫
雁
来
。
何
人
磊
落
不
畏
死
,
为
我
赤
脚
登
崔
嵬
。
上
有
古
碑
刻
奇
篆
,
当
使
尽
读
磨
苍
苔
。
此
碑
若
见
必
有
怪
,
恐
至
绝
顶
遭
风
雷
。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豪放
山水
赞美
古迹
古碑
译文
江中的石屏,滟滪堆巍峨耸立,即使是鳖灵和夏禹也无法摧毁它。
它的根深扎在百丈之下,无人敢轻易靠近,落日余晖中,许多野鸭和大雁纷纷飞来。
谁是这样英勇无畏,不惧生死,能为我赤脚登上那座崔嵬山?
山上有古代的石碑刻着奇特的篆书,应该让所有能读懂的人去研读,把苍苔磨开。
如果有人能看到这座石碑,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可能会遭遇从山顶呼啸而下的风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中的滟滪堆,它是江流中的巨大礁石,连古代神话中的鳖灵和夏禹都无法动摇其坚固。诗人赞美了石头的深根插入江底百丈之深,无人敢于接近,只有落日时分,水鸟才会纷飞而来。接着,诗人想象有位英勇无畏的人赤脚攀登这险峻的堆石,上面有古老的篆书碑文,被厚厚的青苔覆盖,期待有人能解读其神秘内容。然而,诗人担心这块碑若被人发现,可能会引来奇异之事,甚至在巅峰处遭受风雷之灾。整首诗通过描绘滟滪堆的壮观与神秘,寄寓了对英雄气概和未知探索的敬仰与忧虑。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