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写景
咏物
山水
怀古
赞美
历史
谢寺

译文

两棵老桧树形态奇特,枝叶茂盛如烟雾缭绕。
夜晚它们依傍着禅寺,映衬着金碧辉煌的宫殿;早晨则与将军的旗帜相映生辉。
在佛界中它们如同宝盖,高高的枝头超出寻常的鸳鸯瓦。
长明灯的火焰照亮了往昔,曾经见证过青春少年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庄严的寺院风景。开篇“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两句,通过对双桧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古老的氛围,树木在轻烟薄雾中显得更加庄严而独特。接下来的“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两句,则是对人物活动的刻画,其中“晚依禅客”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僧侣,表明他们在黄昏时分依靠于宏伟的建筑物,而“初对将军映画旗”则可能是在描述某种仪式或庆典的情景,展示了寺院内外的庄严与热闹。“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两句,更是通过对寺院建筑装饰的描绘,强化了这种庄重和神圣感。其中,“龙象界中成宝盖”可能是在形容寺庙中的宝盖或其他装饰,而“鸳鸯瓦上出高枝”则是说树枝从屋脊间探出,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两句,“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则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诗人通过“长明灯”这种古老的照明工具,唤起了过去的光辉岁月,那些年轻时光在这样的灯光下度过。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谢寺双桧的壮丽景观,更蕴含着诗人对历史、时间流逝和个人记忆的深刻感悟。

刘禹锡

810首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