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事
有
感
四
首
(
其
二
)
南
原
失
利
忌
书
频
,
请
室
初
收
误
国
臣
。
轻
甲
未
能
航
日
本
,
重
兵
犹
喜
宿
天
津
。
军
声
夜
掷
波
涛
壮
,
阵
气
寒
生
岱
岳
新
。
安
得
老
成
赵
充
国
,
分
屯
坐
拟
净
征
尘
。
边塞
战争
怀古
抒情
励志
译文
频发的南原失利之消息令人忧虑,皇宫的禁室中开始关押那些误国的臣子。
轻装的军队尚不能远征日本,而重兵却喜欢驻扎在天津。
夜晚军声响起,波涛壮阔,阵地的气息在泰山之巅带来新的寒意。
多么希望能有像赵充国这样的老成之士,分兵屯守,以期望彻底清除征战留下的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应申对东事的感慨之作,通过对比南原失利与室初收的局势,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首联“南原失利忌书频,请室初收误国臣”以“南原失利”与“室初收”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战争的失败与和平的开始,同时也暗指了决策失误对国家的影响。这里“书频”与“误国臣”相呼应,强调了错误决策的严重后果。颔联“轻甲未能航日本,重兵犹喜宿天津”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不同阶段。前句“轻甲未能航日本”可能是指轻装部队未能成功进攻日本,后句“重兵犹喜宿天津”则可能表示主力部队在天津驻扎,准备应对可能的战事。这一联通过对比轻重装备的使用,反映了战争策略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颈联“军声夜掷波涛壮,阵气寒生岱岳新”运用了壮丽的自然景象来比喻战争的激烈与紧张。夜晚的军声如同波涛般壮阔,而阵地上弥漫的寒气仿佛新生的岱岳,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肃杀气氛。尾联“安得老成赵充国,分屯坐拟净征尘”表达了诗人对于像赵充国这样的老成谋士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帮助稳定局势,结束战争,恢复和平。赵充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以其智慧和经验著称,此处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的深切渴望以及对正确决策的重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