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抒情
赞美
秋节
声律

译文

在音乐中何种乐趣特别值得欣赏,莫过于深夜聆听方响的演奏。
缓慢击打或急促击打曲子未完,犹如暴雨骤然降临在座席之上。
声音铿锵寒意重重,仿佛盘旋的漩涡和蛟龙在鸣叫。
高楼滴落的雨声如金壶漏水,闪电碎片敲打着山寺的钟声。
又像朝臣们步入朝廷,长街上环佩玉石叮当作响。
突然间破碎声融入尾声,如同石崇推倒了珍贵的珊瑚树。
长短不一的十六片方响,敲击出宫商各种音调无所不包。
这种音乐不让外人听见,通常只在厅堂前的宴会上演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夜深人静时的音乐会,乐音在空旷的夜晚回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了方响演奏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缓击急击曲未终”到“铿铿铛铛寒重重”,不仅展现了音乐的层次感,也传达了乐器演奏时的力度变化和音色丰富。诗中还融入了自然景象,如“暴雨飘飘生坐上”、“高楼漏滴金壶水”等,通过对比和结合,使得音乐与大自然相互辉映,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而“碎电打著山寺钟”则是对夜晚中突然响起的钟声进行的描绘,这样的意象不仅加强了现场的氛围,也让人仿佛能听到那遥远而清晰的声音。此外,“又似公卿入朝去,环佩鸣玉长街路”一句,则是将音乐会场景与古代官员上朝的庄重气派相联系,提升了音乐会的隆重感和文化底蕴。最后“忽然碎打入破声,石崇推倒珊瑚树”则描写了乐曲到达高潮时刻的激荡之美。整首诗通过对方响演奏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与自然景象和文化意象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场深夜音乐会的非凡魅力。诗中“此乐不教外人闻,寻常只向堂前宴”表达了对这种美好艺术享受的独特珍视和私密性。

牛殳

2首
善作长篇歌行。《全唐诗》存诗2首,皆出《文苑英华》卷三三四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